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高静

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4年01月间80例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标准化护理程序),各4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效率高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为ICU心衰患者提供了有效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救效率,稳定生命体征,改善心功能指标。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程序;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心功能;急救效率 

在基础心脏疾病中,心衰是临床一种常见体征,如果基础心脏疾病没有得到控制,会导致心肌损伤,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下降,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四肢乏力、体液潴留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对ICU心衰的护理将对病人的预后产生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在验证在ICU心衰病人中使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可行性,并将其与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比较,从心功能指标、急救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4年01月间80例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7~68岁,均值(51.20±2.45)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0岁,均值(51.74±2.36)岁。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关注病情变化,记录体征,保持环境安静,护理操作时保持无菌原则,正确执行医嘱,如需抢救积极配合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药等。

1.2.2观察组

标准化护理程序:(1)急救护理:实时监测患者情况,仔细检查病人肤色、血压、心率、体温、瞳孔等情况,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开展检查和治疗。尽快为病人开通静脉通道,同时对输液量、速度进行合理控制,1天内输液量不超过1500ml,输注速度30滴/min,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心衰一般以采取半卧位为宜,但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就要马上协助病人起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让膈肌下降,有需要时可以放松下肢。在对病人进行救治之前,护士对ICU抗心衰药品有准确了解,同时记住药品常规剂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及时识别不良反应,并进行预防性护理。护士在给病人吸氧时,注意监测病人氧饱和度,同时注意有没有出现低氧血症。(2)心理护理:在病人情况稳定下来后,护士主动地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主观感觉,告诉病人已经度过了危险时期,并用专业心理学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护士在处置突发情况时,必须保持冷静态度,熟练完成每一步操作,以免对病人心理造成不良影响。(3)行为护理:对每个病人饮食进行仔细检查,还要对患者运动习惯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指导病人吃清淡、低盐、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摄入维生素、膳食纤维;适当运动,如果病人不能下床,可以在床上自行练习,勤更换体位,做被动动作;告知病人不要随意减量用药。(4)健康教育:在病人清醒时,可以针对心衰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详细解释,让病人及其家人知道护理和治疗的重要性。介绍心力衰竭发病前兆,指导相应预防处理措施,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知识等。

1.3观察指标

1.3.1心功能指标:于护理前、护理3d后测定左心射血分数(Left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搏出量(cardiac output,C0)、A峰与E峰流速比值(E/A)。

1.3.2生命体征与急救效率:记录两组急救反应时间,记录干预前后舒张压、收缩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心功能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改善,且观察组LVEF、C0、E/A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心功能(IMG_257±s)

组别

例数

LVEF(%)

C0(L/min)

E/A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33.51±2.12

50.25±4.14

4.35±0.23

5.80±0.63

0.57±0.13

1.26±0.22

对照组

40

33.23±2.16

41.20±2.28

4.40±0.41

4.68±0.29

0.59±0.14

0.75±0.20

t

/

0.585

12.110

0.673

10.214

0.662

10.849

P

/

0.560

0.000

0.503

0.000

0.510

0.000

2.2比较生命体征与急救效率

护理前,两组血压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生命体征与急救效率(IMG_257±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

急救反应时间(mi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99.28±8.56

86.15±7.20

167.45±11.42

123.30±8.13

8.64±1.57

对照组

40

99.14±8.19

93.26±7.33

167.36±11.38

144.79±9.23

14.20±2.36

t

/

0.075

4.377

0.035

11.050

12.406

P

/

0.941

0.000

0.972

0.000

0.000

3 讨论

心衰在临床上是一种危急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会造成致残甚至死亡。ICU是为心衰病人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的重要场所,其救治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质量[2]。本研究中,观察组LVEF、C0、E/A高于对照组,血压低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 ICU实行标准化护理程序,可以改善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提高急救效率,为病人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机会。标准化护理程序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对护士的护理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护士们在实施急救之前,要将各种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等情况都熟练掌握,严格遵循护理程序,同时还要具备坚强的精神品质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来做好急救工作,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3]。更关键的是,即使病人成功渡过危机,也不能放松警惕,护士们在病人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此来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增强用药依从性,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为病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改善心脏功能[4]

综上所述,标准化护理程序在ICU心衰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卞洁.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14-16.

[2]陈燕玉.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1):67-69.

[3]李颖霞,王艳哲.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J].西藏医药,2022,43(2):94-96.

[4]庄欢,孙泽美.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1,7(1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