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刘二琴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青龙示范小学  邮编033300

摘要: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我国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要求。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因此,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在当今社会,教育负担不断加重,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国提出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遵循“双减”政策的前提下,提高作业质量,达到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又能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原则

1.符合“双减”政策要求

首先,作业设计应严格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这意味着教育工作者需要合理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作业。同时,教师还需关注作业的难度,避免过难或过简,以免造成学生挫败感或轻视心理。此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比如,一位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置题目难度,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也不会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便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学习。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我;而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应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内容应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老师在教授完小学二年级的“认识时间”这一课后,可以设计一道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家里或者学校里的时钟,记录下每小时整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尝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时间知识,又让他们观察到了生活中时钟的运作,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方法

1.合理分配作业量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全面且深入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布置的作业量既不过于繁重,也不过于轻松。作业量的合理安排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需注重作业的质量和内涵,避免过度强调题海战术,因为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关注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这可以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实现。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巩固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作业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解完加减法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涉及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因材施教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学习。例如,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各异,有的学生掌握知识较快,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他们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作业难度,以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促使他们不断突破自我;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创新作业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游戏、调查、实验等多种形式融入作业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既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思维能力。如“二十四点”游戏,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如“数的推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调查和实验类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如让学生调查家庭用水量,了解用水量的多少与家庭人数、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如让学生进行测量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

通过将游戏、调查、实验等多样化的形式融入作业设计,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合理控制作业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创新作业形式。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探索和研究,为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萍,张晓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34(02):67-71+84.

[2]郑燕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智力,2023,(30):88-91.

[3]袁莘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