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PICC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PICC的护理效果

陈开旺  

(重庆高新区第一人民医院     重庆400041)

【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PICC的护理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60例应用外周置入PICC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应用外周置入PICC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尽快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颅脑外伤;外周置入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摔跤等原因导致的对颅骨和脑组织产生损害的一种疾病,需及时救治,减轻对神经功能进一步损伤,降低死亡风险[1]。PICC置管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能减轻颅脑损伤治疗时高渗刺激性药物对血管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但不可忽略的是,患者置管期间,极易出现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且部分患者因对PICC置管了解不到为,配合度较差,导致一次性穿刺不能成功,增加反复穿刺痛苦。故而,提示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遂开展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60例应用外周置入PICC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47岁,平均(37.59±3.78)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48岁,平均(37.60±3.75)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均确诊颅脑损伤。(2)均进行PICC置管。(3)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者。(3)妊娠或哺乳期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入院后积极对患者开展救治,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颅脑降压干预,了解患者基本状况。置管前,针对意识清醒者,简洁快速告诉如何有效配合,必要时给予约束。置管时沉着冷静,保障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后,积极并发症预防。

观察组综合护理。置管前护理。(1)强化教育。置管前,针对意识清醒患者,需言简意赅告知PICC相关知识,询问是否有置管禁忌症,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增强其对PICC置管认知程度,减轻抵触感,掌握如何有效配合技巧及穿刺过程中需注意事项,了解如何进行体位配合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有利于延长置管时间,巩固治疗效果,减轻反复穿刺带去的痛苦。并介绍如何进行置管养护,告知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引起患者重视,提高患者并发症预警能力。(2)心理护理。置管前,患者意识清醒时,不断使用语言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保障患者穿刺时能积极配合,确保穿刺工作有效开展,减轻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并鼓励患者家属,安抚劝导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进一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激发治疗信心。

置管时护理。置管时,护理人员耐心温柔指导患者如何有效配合,轻拍患者背部,给予语言鼓励安抚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穿刺时,可通过与患者交流转移注意力,严格按照穿刺标准,快准稳进行穿刺,保障一次穿刺成功,提高成功率,保障患者尽快得到救治,预防反复穿刺引发的静脉炎发生。

置管后护理。(1)并发症预防护理。置管后48h,加强穿刺部位情况观察,依据穿刺皮肤状态,如红肿热痛等,评估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风险,发现异常尽早干预。及时更换敷贴,维持辅料洁净度,若患者为易出汗体质,则需增加辅料更换频次,并固定好导管,预防脱落,防止感染发生。同时,密切留意导管引流液通畅情况,适时冲管,注入肝素,并提醒患者置管期间,减少置管侧用力,预防导管堵塞,影响置管治疗效果。(2)体位护理。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预防压疮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患者置管手臂,动作轻柔,避免拖拽导致导管脱落,诱发感染。鼓励患者家属每日使用温水毛巾擦拭身体,尤其注重穿刺周围皮肤干净舒爽。适时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以四肢、背部按摩最为重要,避免长时间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1.4观察指标

  (1)观察置管情况,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人数,计算成功率。

  (2)观察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以(±s/n、%)表示,分别用t、X2检验,组间差异显著为P<0.05。

2 结果

2.1置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置管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一次置管成功人数

成功率(%)

观察组

30

29

96.67

对照组

30

21

70.00

7.680

P

0.006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置管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导管堵塞

穿刺部位感染

静脉炎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对照组

30

3(10.00)

5(16.67)

1(3.33)

9(30.00)

7.680

P

0.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发展,因车祸、高空坠落等原因导致的颅脑损伤发生率有所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积极治疗。外周置入PICC为治疗有效手段,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有效避免药物外渗带去的并发症,且通过建立长期静脉通路,可保证各项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2]

  此次研究,为进一步保障PICC置管工作顺利进行,减少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对本院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从患者角度出发,将护理服务贯穿整个置管过程,综合考虑到认知、情绪对置管进程影响,从而给予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分析护理内容,首先通过强化教育,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置管,了解基本操作流程、掌握配合要点[3]。心理护理,则能尽可能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情绪应激躁动,影响置管进程,导致置管脱落。置管时,不断使用语言安抚鼓励患者,耐心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配合,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置管时,严格按照置管标准,精准进行置管,能最大程度保障一次性置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升高静脉炎风险。研究显示,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P<0.05),证实综合护理能促使PICC置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可及时评估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发生风险,加强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下调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证实综合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最后进行体位护理,能减轻长时间体位受压,提升身体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为患者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对应用外周置入PICC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尽快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索绪缘,黄满九,张凡,等. 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22,51(6):704-707.

[2]尹薇,王俐稔,姚莉倩,等. 静疗专科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干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3020-3022.

[3]袁艳玲,封红伟,顾晓青,等. 精准护理在避免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2):4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