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在行腹腔镜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在行腹腔镜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评价

徐平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枣阳  4412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在行腹腔镜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行腹腔镜宫颈癌术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分级评估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血流速度慢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双腿周径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腹腔镜宫颈癌术患者中,应用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分级评估护理;腹腔镜宫颈癌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宫颈癌在妇科疾病中是较为常见的[1]。临床上,治疗宫颈癌以腹腔镜手术为主,但由于手术治疗属于创伤性治疗方式,在手术的刺激下,病人在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就导致病人在术后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下肢肿胀、下肢麻木等。其中,宫颈癌术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产生这一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静脉壁受损、静脉回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等[2]。所以,在宫颈癌术后,加强护理措施的干预,评估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3]。本文通过探讨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在行腹腔镜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行腹腔镜宫颈癌术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分级评估护理,两组各35例。其中,在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2岁,均值(50.35±5.55)岁;在实验组的35例患者中,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63岁,均值(50.34±5.4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分级护理。2、分级护理:(1)低风险:开展健康宣教,讲解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提高病人的认知水平;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如术后体位摆放、长收缩训练以及踝泵运动等。(2)中风险:增加抗静脉血栓弹力袜的使用;遵医嘱要求,进行加压治疗;指导病人每日开展踝关节背屈运动、足趾屈伸运动等,根据病人的恢复状况,适当进行髋膝关节屈伸训练以及步行训练。(3)高风险:增加低分子肝素钠和循环驱动仪治疗;评估病人的出血风险,并调整护理方案,根据医嘱要求,给予抗凝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情况。(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7.4,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

两组对比,在临床情况方面,护理前,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血流速度慢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双腿周径值均小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2:两组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x±s)

组别

例数

D·二聚体水平(ng/mL)

下肢血流速度(cm/s)

下肢双腿周径值(cm)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35

233.32±7.81

187.52±8.92

27.38±5.71

33.91±5.73

49.44±1.45

45.27±1.33

对照组

35

233.28±7.85

212.27±7.36

27.42±5.69

30.23±4.25

49.47±1.41

47.13±1.48

t值

-

0.021

12.661

0.029

3.052

0.087

5.531

P值

-

0.983

0.000

0.976

0.003

0.93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两组对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2.85%(1/35),对照组总发生率20.00%(7/35),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可根据术后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实行分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但能提高护理措施的针对性,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在罗露等[5]研究中指出,风险分级评估护理,能根据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具体状况,开展不同风险等级的专项护理,不但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还能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在临床情况方面,护理前,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血流速度慢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下肢双腿周径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2.85%,对照组总发生率20.00%,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行腹腔镜宫颈癌术患者中,应用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与下肢状况,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继苗, 张晓颖, 范美荣. 风险分级评估护理在行腹腔镜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0):181-183.

[2] 张艳.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医疗装备,2022,35(22):136-138.

[3] 程恵芳.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2):199-200,203.

[4] 彭凯.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6):179-181.

[5] 罗露.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