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心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郭红丽 苏姗姗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检验科  湖北襄阳  44102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50例,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事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检验科;静脉采血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在这个科室,静脉采血是主要医疗操作,很多疾病检验都需要进行静脉采血,因此针对静脉采血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1]。心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将其应用于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可以结合患者的负面情绪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少不良事件。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抽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50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7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3例,患者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11岁,平均年龄(43.39±1.77)岁。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0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6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4例,患者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2岁,平均年龄(43.44±1.7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情况和需求,更好的获取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做好信息解释。护理人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解释采血的过程和目的,让患者了解整个过程,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同时,在采血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和安慰,让其感受到关心和温暖。(3)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静脉采血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然后引导患者配合静脉采血操作,鼓励患者保持身体放松,减少疼痛感和不适感。同时,在采血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和患者聊天或者进行其他方式的分散注意力,让患者的注意力不过多集中在采血上。(4)后续关怀护理。在采血后及时关心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感受,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帮助其尽快恢复平静和舒适。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晕针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晕针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晕针发生率对比

指标

时间

实验组(n=50)

对照组(n=50)

t

P

焦虑评分(分)

护理前

58.98±6.23

58.92±6.44

0.047

0.962

护理后

28.78±5.45

31.99±5.66

2.889

0.005

抑郁评分(分)

护理前

56.69±6.24

56.61±6.33

0.064

0.949

护理后

25.56±5.02

27.89±5.46

2.221

0.029

晕针发生率[n(%),例]

重度晕针

0

1

-

-

中度晕针

0

2

-

-

轻度晕针

1

4

-

-

晕针发生率

1(2.00)

7(14.00)

4.891

0.027

3讨论

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是对部分患者来说,在接受静脉采血的时候,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恐惧,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更好的提升患者的信心和合作医院,从而有效的提高检验科静脉采血的效果[3]。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患者负面心理的有效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以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然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原则,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分析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积极的进行干预和护理,更好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静脉采血操作,减少不良事件[4]。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应用一定的护理技巧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采血环境。

本次研究选择100例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心理干预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晕针发生率明显更低,表明采取心理干预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晕针发生率。该研究结果与张希兰,聂登峰,王振东,等[5]在心理干预对检验科服务窗口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事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彦晔.音乐疗法与心理护理对检验科采血患儿负性情绪的影响对比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7):143-144.

[2]谢永霞,苏瑞丽,姜金华.心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2):110-112.

[3]陈洪平,周文营.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0):122-123.

[4]臧泓.心理护理干预在检验科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实践[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2):192-193.

[5]张希兰,聂登峰,王振东,等.心理干预对检验科服务窗口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2,17(0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