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护理中程序性协同护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胃肠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护理中程序性协同护理的应用

李炜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观察程序性协同护理进行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1月胃肠手术患者74例,均行胃肠减压治疗,分设程序性协同护理组(A组)、常规术后护理(B组)2组,各37例,比较2组治疗恢复效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恢复情况比较,A组恢复普食耗时(6.51 ± 2.03)d、拔管耗时(3.22 ± 1.54)d、疼痛消失耗时(2.51 ± 1.04)d、住院(10.92 ±3.18)d,B组(9.18 ± 2.19)d恢复普食、(7.71 ± 1.29)d拔管、(4.30 ± 1.98)d疼痛消失、(14.72 ±4.01)d出院,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率比较,A组咽喉疼痛5.41 %、误吸2.70 %,B组咽喉疼痛51.35 %、误吸16.22 %、呛咳21.62 %、非计划拔管16.22 %,A组耐受性较好(P<0.05)。结论胃肠术后护理中,针对胃肠减压患者进行程序性协同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可加速术后恢复,减少不良反应,预后较好。

关键词:程序性协同护理;胃肠减压;胃肠术后护理;耐受性

前言:胃肠术后常见胃肠道内积气、胃内积液等,为促进排气、引流,减轻手术缝合处张力、缓解腹胀,以及加速愈合,需要通过负压吸引技术进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可缓解炎症,加速排气排液,以及改善胃肠组织血液循环,是重要术后护理措施。胃肠减压存在出血、感染风险,可能产生不耐受情况和非计划拔管[1]。常规护理效果较差。程序性护理是系统化护理模式,主要是采用规范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护理、围术期护理、出院延续性护理,以期构建全方位、全周期护理模式,从而加速患者康复。选取74例胃肠减压病例,手术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分析程序性协同护理要点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1月74例胃肠术后胃肠减压病例,A组37例(程序性协同护理),性别:男/女=19/18,年龄(37~73)岁,平均(51.98 ± 8.03)岁;其中急性胃穿孔10例,急性胰腺炎6例,肠梗阻21例。B组37例(常规术后护理),性别:男/女=20/17,性别:男/女=19/18,年龄(37~73)岁,平均(51.98 ± 8.03)岁;其中急性胃穿孔8例,急性胰腺炎7例,肠梗阻22例。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方法

A组程序性协同护理:基于常规护理进行程序性协同护理。(1)入院健康宣教:积极接待患者,胃肠减压前健康教育,说明插管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向患者说明胃肠减压的目的和护理禁忌,引导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2)术前护理:全周期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观察患者心理、饮食、排便情况,数字评分法动态评估疼痛情况,观察鼻腔、咽喉部情况,针对性护理。分别评估静息疼痛、活动状态下疼痛,综合分析疼痛变化。(3)术中护理:严密监测减压情况,预防并发症,对症护理干预。(4)术后护理:术后继续评估生命体征,综合评估病情,监测疼痛程度等。、持续引流护理,胃肠减压2 d以上,2 h挤压管道1次。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同时指导家属使用棉签蘸水积极清洁口腔。胃管拔管后,立即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制定饮食清单,叮嘱患者和家属严格遵医嘱管理饮食。(5)术后1 d,评估病情,病情稳定患者,进行背部按摩护理,指导患者开展床上坐起运动。(6)术后2 d,恢复良好患者可在他人陪护下开展下床活动。指导患者屈膝关节,朝向腹部靠拢,放松腹壁。积极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减轻疼痛。(7)延续性随访:叮嘱患者遵医嘱复诊,积极进行术后家庭护理。辅助患者关注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术后护理知识,定期线上随访,指导家庭护理,保证护理延续性。

B组常规术后护理:胃肠减压过程中停用口服药物,严格禁食管理。规定胃管,避免导管移动或者脱管。监测引流情况,持续负压吸引,定时氯化钠溶液冲管,每次(10~20)mL,(2~4)h冲管1次。评估引流量、颜色、性质。根据需要雾化吸入护理口腔,湿润气道。术后12 h鼓励患者自主翻身。胃肠功能恢复后拔管。

1.3观察指标

治疗恢复效果:统计恢复普食时间、拔管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观察咽喉疼痛、误吸、呛咳、非计划拔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胃肠减压病例以SPSS 26.0处理数据,治疗恢复进度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t检验,不良反应以率(%)表示,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恢复情况

A组较快拔管、止痛、恢复普食和出院,B组恢复较慢(P<0.05)。见表1。

12组恢复效率[d,(]

组别

恢复普食

拔管

疼痛消失

住院

A组(n=37)

6.51 ± 2.03

3.22 ± 1.54

2.51 ± 1.04

10.92 ±3.18

B组(n=37)

9.18 ± 2.19

7.71 ± 1.29

4.30 ± 1.98

14.72 ±4.01

P

<0.05

<0.05

<0.05

<0.05

2.2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率较低,B组较高(P<0.05)。见表2。

2 不良反应情况[n%n]

组别

n

咽喉疼痛

误吸

呛咳

非计划拔管

A组

37

5.41(2 / 37)

2.70(1 / 37)

0.00(0 / 37)

0.00(0 / 37)

B组

37

51.35(19 / 37)

16.22(6 / 37)

21.62(8 / 37)

16.22(6 / 3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胃肠减压较易引起排便障碍、声音嘶哑、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吸入性肺炎等。胃肠减压需要经鼻腔或者经口腔置入胃管,胃管体外部分连接胃肠减压器,利用负压虹吸作用引出胃部内容物。程序化协同护理通过全周期护理协同,提高患者耐受性,促进胃肠减压顺利完成。

本研究中,患者胃肠减压后恢复情况显示,A组可较快恢复饮食,置管时间较短,疼痛持续时间较短,可较快出院,B组恢复较慢。不良反应方面,A组未发生呛咳和非计划拔管,咽喉疼痛、误吸发生率为5.41 %、2.70 %。B组耐受性观察显示,该组误吸、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程序化协同胃肠减压护理有利于顺利引流和减压,提高胃肠减压量,促进气液平面消失,加速腹部症状缓解,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排气和排便,对于胃肠术后恢复具有较好效果。置管胃肠减压对改善胃肠术后消化系统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可改善胃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同时可促进治疗恢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出院,减少治疗费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2]。程序化协同护理中,对治疗全周期开展程序化干预,促进医护患协同、院内院外协同,保证整体性护理。

综上所述,胃肠手术后临床护理中,针对胃肠减压患者开展程序性协同护理,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顺利拔管、快速缓解疼痛,同时可改善患者耐受性,护理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邓皓,孙琦羚.程序性协同护理在胃肠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3,9(26):253-256+260.

[2]汪琼.程序性协同护理在胃肠术后行胃肠减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1):162-164.

作者简介:姓名:李炜嘉(1994.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揭西县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护理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