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规范化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的影响分析

侯荣 田梅芹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 2022 1 月至 2023 1 月急诊科危急重症转运交接患者 9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各 49 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来讲,在其转运交接期间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存在显著效果,价值较高。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急诊每天需要接收的患者数量较大,且大部分患者病情较为危重、紧急,通常情况下患者因检查等需求,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转运。而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来说,其病情具有一定危险性,非常容易在转运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或者是出现窒息等问题。通过相关调查统计可知,大部分的急诊危重患者都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而且和平常状态下相比,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死亡率更高。为此,需要重点关注院内转运环节,并且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完成转运交接,以提高患者急诊抢救的成功率。本研究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此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8例急诊科危急重症转运交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3~90岁,平均年龄(66.38±2.54)岁;对照组患者共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4~89岁,平均年龄(67.29±2.48)岁,两组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纳入标准:均为急诊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性别不限;患者、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对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年龄在18周岁以下;伴有其他慢性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其工作内容包括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并对其实施救治;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转运方法;送患者抵达接受科室后与科室接受人员细致交接。

观察组:给予患者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如下。

(1)需要明确实际任务,病区主任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对实际的护理措施进行严格审核;(2)转运前:转运前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高风险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并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针对意识清醒、理解能力及认知能力正常的患者,可详细向患者讲解院内转运的目的及方法,避免造成患者恐慌,引起生命体征波动。转运前妥善安置患者导管,并检查导管通畅性及衔接紧密,对于需要采用持续微泵输入的急诊危重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微泵电源的充足,防止转运过程中出现电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准备好各种备用药,并对相关医疗器械的运行及功能进行检查,确保工作状态正常并与导线连接。安排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护士组成院内转运陪同小组,对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携带足量的相关药物。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等,总分共100分。根据得分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组内总例数×100%。②转运交接:科室询问次数在2次以上、危急值漏交次数不低于1次等。③抢救指标:转运时间、交接时间等。④焦虑情况:用SAS评价患者有无焦虑及其程度,其中SAS的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⑤护理质量:对配合能力、转运流程等指标进行评分。⑥转运不良事件:生命体征改变、导管阻塞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49

37(75.51)

10(20.41)

2(4.08)

47(95.92)

对照组

49

27(55.10)

12(24.49)

10(20.41)

39(79.59)

X2

-

-

-

-

13.502

P值

-

-

-

-

<0.05

2.2 两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n

送错科室

供氧中断

交接不清

非计划拔管

生命体征改变

导管阻塞

合计

观察组

49

0

1(2.04)

1(2.04)

1(2.04)

2(4.08)

2(4.08)

7(14.29)

对照组

49

1(2.04)

2(4.08)

2(4.08)

2(4.08)

3(6.12)

3(6.12)

13(26.53)

X2

13.502

P值

<0.05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本身处于不平稳的状态中,加上在院内各科室间转运,很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甚至是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在转运的过程中,应对院内转运交接实施有效管理,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院内转运具有一定风险,为此成功转运对减少危重患者致残率与致死率有重要意义,而在转运期间,医护人员应对各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与护理,以提升患者生存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急诊危急重症患者来讲,在其转运交接期间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将患者转运到目的地的时间有效减少,降低转运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确保患者安全,使得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提升,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 顾晓敏,汤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的护理管理对策及相关指标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79.

[2] 王延华.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5):591-593.

[3] 赵润梅,梁义,马健康,等.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7): 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