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急危重症的急救与预防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心脑血管急危重症的急救与预防知识

侯荣 吴丽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大型神经网络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心血管功能。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与动脉壁疾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可同时累及脑、心、肾等器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导因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慢病急救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

关键词:心脑血管;急危重症;急救;预防知识

引言

在中国城乡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疾病占很大比例。这一严峻现实表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疾病负担不断加重。与许多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不同,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基于此,我们此次主要就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救与与预防进行分析。

1.病理生理学机制

1.1细胞外囊泡调节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分泌的小型膜包被颗粒,它们携带了来源细胞的遗传信息和蛋白质,能够在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这些EVs由多种细胞类型产生,包括心脏细胞,它们在细胞间的通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科学家开始关注心脏和大脑之间通过EVs进行的交流。研究表明,在心脏手术后,有近半数患者会出现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增加,BBB是大脑和血液之间的一层保护性屏障,它调节物质进出大脑。同样,脑卒中也会影响BBB的完整性。在BBB受损的情况下,EVs的通过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更轻易地进入大脑。EVs不仅在生理状态下能够在BBB上双向传递,还在病理状态下发挥作用。这表明,EVs可能在心脏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心脏疾病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中。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心脏疾病如何影响大脑,以及大脑如何响应心脏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1]

1.2自主神经调节

急性缺血性中风可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的急症损伤,进而导致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出现急性失衡。在中风发生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激活会导致儿茶酚胺类激素的显著释放增加。研究指出,儿茶酚胺的高浓度与急性缺血性中风后心肌的损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心肌细胞儿茶酚胺超载可导致钙平衡紊乱,进一步导致心肌高度收缩,同时增加氧化和代谢应激,这一过程可导致心肌收缩带坏死(典型的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过度收缩病变)和冠状动脉微循环受损。自主神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归因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网络,岛叶皮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心脏调节方面;有学者发现,岛叶损伤可导致脑卒中后心源性猝死证实该点。

2.心脑血管危急重症急救与预防的重要性

心脑血管紧急病症涉及心脏与大脑血管的严重功能性或结构性问题,这可能导致血液输送突然或显著减少,进而诱发如心肌梗塞或脑中风等严重健康事件。对于这类疾病,迅速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生存和福祉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能迅速危及生命。紧急干预的速度和精确性直接决定了患者的恢复前景。在遭遇心脑血管紧急状况时,立即呼叫急救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实施如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操作,确保呼吸道开放,并支持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在救护车抵达之前,应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不必要的移动,以减轻心脏和大脑的压力。采取预防措施是防止心脑血管急性病症发生的关键。首先,管理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根本,通过定期健康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管理这些问题。接着,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摒弃吸烟、适度饮酒、保持均衡饮食和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2]

3.心脑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的急救与预防策略

3.1血糖管理

糖尿病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还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上升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的紊乱,并减少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提高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有研究表明,HbA1c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建议密切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HbA1c水平变化,若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降糖对症处理,以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或进展。

3.2“主动健康”理念在心脑血管疾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人口趋向老龄化,传统的以患者或疾病为核心、依赖治疗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2018年,中国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包括“主动健康”和应对老龄化的科技重点专项,强调了以“主动健康”为核心的康养和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步将“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理念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主动健康”理念在心脑血管疾病慢病管理中的应用途径除对已患慢病患者进行诊疗、随访等外,还包括对未患病的高危人群、尚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病人群进行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干预等。

3.3将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纳入基层

与许多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不同,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已知的,可以用适当的手段加以监测和干预。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症等,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调节;对于吸烟和肥胖等危险因素,也有明确的干预措施,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增加锻炼。这些措施都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也是全球公认的最有效防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因此,关口前移、预防先行,通过调动人们对疾病预防的主动意识,完全可以减少家庭医疗成本支出,节省更多的医疗资源,减轻疾病的负担。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保健意识,可以切实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3]

3.4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它将现代专科护理方法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这种护理对护士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通过护理专家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和数据分析,对相关护理数据进行评估,获得可靠、有价值的证据,从而更好地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循证护理要求每一项护理工作都要有依据,护士不能只凭自己的直觉行动,而是要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才能提高护理的质量。循证护理应用的不断深入,护士的护理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可以根据病人的真实情况,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快速的解决问题,提高了护理的效果。危重脑卒中的一个特点是病情发展迅速,其对病人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进行护理时,要注意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参考相关的临床结果和资料,从多个方面对病人进行护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症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的特点。为了尽快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影响,急救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及时出诊,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是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艳芳.急诊科抢救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安全隐患与措施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10-11.

[2]李红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47-4248.

[3]崔成健.急诊科在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