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性护理在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3

人文关怀性护理在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周庭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性护理在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该护理方式是否具备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共6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参照组(33例)和干预组(33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后者采用人文关怀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和满意度可以发现,干预组的SDS与SA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满意度更高,且P<0.05。结论:人文关怀性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性护理;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

肝移植手术是指将患者原已病变的肝脏进行移除,将正常肝脏移植进患者体内,以维系患者的生命体征,多数患者在术后3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并重返工作岗位但是,肝移植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引发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大大减慢患者的康复速度,甚至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加强ICU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同时,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医疗护理,更多的是追求人文关怀和就医体验。人文关怀性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而是强调对患者的全程关注与照顾,从身体到心理、从疾病到康复,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多关爱与温暖。本次研究收集了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6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人文关怀性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肝移植住院患者共6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33例)和干预组(33例),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人文关怀性护理。参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16—64岁,平均年龄(33.23±1.52)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人数分别为1例、2例、10例、20例;干预组33例患者中,男性17例,男性16例,年龄范围18—60岁,平均年龄(35.84±1.73)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人数分别为1例、1例、10例、21例。本次研究均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获得同意,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组患者基本资料

参照组(n)

干预组(n)

性别

18

17

15

16

平均年龄(岁)

(33.23±1.52)

(35.84±1.73)

病因

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1(3.03%)

1(3.03%)

急性重型肝炎

2(6.06%)

1(3.03%)

肝硬化失代偿期

10(30.30%)

10(30.30%)

原发性肝癌

20(60.60%)

21(63.63%)

1.2方法

1.2.1参照组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方法为: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术后不良情况,展开基础护理,认真做好术前准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康复。

1.2.2干预组

人文关怀性护理在医疗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性护理,主要方法为:

(1)疾病护理。帮助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前采取平卧体位,在全面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半卧体位,合理控制术后床头角度,避免肝脏移位压迫,导致静脉血液循环不畅[2]。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严格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和监护记录,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保持管道通畅,密切关注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尤其是有无出血、胆汁渗出等,预防手术伤口、口腔、皮肤和尿路感染,若存在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肝移植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症状,术后患者若发生突然寒战、高热或移植部位胀痛、胆汁分泌异常等,首先考虑是否为排斥反应,需立即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自身喜好,对患者病房进行布置,在每位患者床头进行定制管理,摆放个性化照片、工艺品或者书画等,尽可能满足患者情绪需要,让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如针对有读书爱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摆放各种书籍,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在病房墙壁内粘贴一些色彩鲜艳的卡通贴纸,以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做好病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注意室内光线柔和,及时制止可能出现的大声喧哗现象,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3]。为了改善及保证患者睡眠,对于病情较稳定的患者,在睡前可给予耳机播放患者喜欢的、曲调舒缓的音乐,积极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在夜间将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以减少环境噪音,关闭患者病床附近灯光,降低灯光亮度。

(3)沟通护理。有效的沟通是实践人文关怀性护理的开始,护理部门可制定ICU人文关怀标准化沟通程序,采用“六步爱心沟通法”,即接触、介绍、沟通、回答、离开[4]。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结合患者信息在获得患者许可下为患者选取一个亲昵的称呼,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自己,以拉近和患者的距离,改善护患关系。沟通时,与患者沟通睡眠情况、身体感受,告知当天主要治疗护理内容,与家属沟通交流患者病情、治疗护理、心理状况等。询问与回答时,主动倾听患者诉求,目光注视患者,认真回答患者问题,需要时给予患者安慰与精神鼓励。同时,了解家属期望,尽量满足或向家属进行合理解释。护理结束时,礼貌离开,告知患者有任何需求呼叫的方法[5]。除此之外,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常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法用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可制作图文并茂的画册,使用大号字体搭配上简明的插画,患者可用手轻指或点头的方式表达“疼”“气短”“睡不着”“饿了”“想念家人”等诉求,为言语交流障碍患者提供无障碍沟通服务。

(4)社会支持护理。家人及朋友在患者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属参与能够给患者极大的情感支持,因此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6]。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向患者家属讲解人文关怀性护理的重要性,促进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及时为患者提供关心与宽慰,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提高康复效果。针对刚入住ICU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尚不稳定,家属不便探视,护理人员需耐心告知患者及家属无法探视的原因,并获得谅解,采用线上探视的方法,避免影响患者康复。例如:由责任护士与医生组成微信视频探视小组,提前做好探视前准备工作,针对病情允许的患者,在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病情和精神状态灵活调整微信视频探视时间。

(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病情,向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粘贴宣传图、召开专题讲座等方式,让患者进一步了解肝移植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进而减轻或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例如:将健康宣教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生成二维码并粘贴在病区走廊和病房墙面,借助文字、漫画和视频等多种丰富的宣教内容,提高宣教趣味性;ICU科室可结合肝移植术特点,制作术后健康宣教手册、健康教育处方等,方便患者及家属取用,让患者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疾病健康知识;护理人员可制作精美的“温馨提示”小卡片,细致介绍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问题,借助一张张精美卡片,吸引患者眼球,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借助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需求,促进治疗进展,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6)心理护理。在术前、术后,护理人员都应当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抒发情绪[7]。另外,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讲解以往的肝移植手术预后良好的案例,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激起重症患者对生的渴望以及未来的希望,确保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例如:护理人员在每日晨晚间护理、查房、交班时,主动向清醒患者问好;在治疗操作时,进行鼓励和安慰。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当SAS评分>50判定为心理焦虑,当SDS评分>53判定为心理抑郁;患者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患者SDS、SAS评分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更低,且干预组改善情况更优,P<0.05,如表2所示。

表2组患者SDS、SAS评分(x±s)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60.42±2.47

42.12±2.34

53.20±2.16

32.34±1.45

干预组

62.73±2.11

40.13±1.52

53.56±2.93

29.11±1.73

t

1.67

3.86

1.22

3.25

P

>0.05

<0.05

>0.05

<0.05

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实施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0.90%)较参照组(66.67%)更高,P<0.05,如表3所示。

表3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参照组

33

15(45.45%)

7(21.21%)

11(33.33%)

22(66.67%)

干预组

33

23(69.69%)

7(21.21%)

3(9.09%)

30(90.90%)

t

-

-

-

-

4.65

P

-

-

-

-

0.03

3讨论

ICU肝移植术后患者要承受疾病本身、术后带来的疼痛和精神压力折磨,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使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心理,借助人文关怀性护理,则能够有效减少患者

围术期发生的不良状况。人文关怀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互动的过程中,借助语言、行为、情感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治疗信心,促进治疗进展,提高护理效果[8]。作为一名ICU护理人员,应将人文关怀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注重护理细节,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采用人文关怀性护理的干预组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所获得的护理效果更佳。干预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由此可见,人文关怀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增强其对术后护理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在人性化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痊愈速度也大大增加,有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将人文性关怀护理运用到ICU肝移植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推进治疗进程,具有积极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闫京慧,张晓青,武丽,等.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4,51(01):318-321.DOI:10.13479/j.cnki.jip.2024.01.022.

[2]王艳菊,韩晓妍,崔涵实,等.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36例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3,46(03):214-215.DOI:10.16068/j.1000-1824.2023.03.016.

[3]李彦鹏.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关怀性护理技术》[J].世界中医药,2023,18(04):593.

[4]翟海燕,杨莉.人文关怀联合延续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负面情绪及干预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01):127-128.

[5]王旭,张文娟,薛桂华.肝移植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J].心理月刊,2022,17(20):159-161.DOI:10.19738/j.cnki.psy.2022.20.050.

[6]康梦君.ICU肝移植术后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哈尔滨医药,2022,42(01):143-144.

[7]王小萌.持续性人文关怀对ICU患者的护理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6):124-125.

[8]刘坚,董汉华.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1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