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废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 打造绿色发展新范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探索“无废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 打造绿色发展新范式

刘奕飞

阜新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

摘要:“无废城市”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目标是通过梯次推进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最终实现“无废社会”。无废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它不仅能够更好地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改革,而且还可以为双碳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分析了“无废城市”的建设背景,提出了“无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无废城市;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9年,我国开展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我国又将“无废城市”建设范围扩大至全国100余个地级市和地区;2023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深入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深入推进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启动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是一项艰巨而美丽的事业,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1 “无废城市”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和水平仍存在不少短板,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缺少刚性约束,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转移、贮存、利用处置环节带来的环境风险高,固体废物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强等。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切入点,不仅可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将废弃物转变成资源利用的循环体,补充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我国“无废城市”理念是于2017年提出,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牵头提出的《关于通过“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社会”的建议》指出,以城市为对象开展试点工作,从“无废城市”做起,最终实现“无废社会”。“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环境质量从源头上得到根本改善。

2 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措施建议

2.1 完善固废管理法律体系

第一,建立完善的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管理机制,以减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开始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处置塑料废弃物。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了对塑料制品的严格控制,并鼓励企业开拓新的领域,开发更多的可再循环的产品,强化塑料制品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置,以及推动资源的有效循环使用。为了有效地处置塑料垃圾,必须建立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以便清晰地界定出有效的管控标准、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采取有力的应急措施。第二,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和回收包装废弃物。包装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固体废弃物,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随着社会发展,许多固态垃圾都已经被有效地处理,而《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它为垃圾的有效处理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机制,同时也为垃圾的再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必须通过立法来规范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尤其要清楚地界定生产商和消费者的权益和义务,并且规范他们的行为。

2.2 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分类设施。开展中心城区居民小区设施达标摸底调研,建立投放管理责任人台账。截至目前,强制分类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14%。开展分类收运,积极引导居民正确规范投放生活垃圾。同时,规范运输管理,运输车辆规范张贴(喷涂)“四分类”标识;车辆加装卫星定位系统,并接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或纳入环卫信息化监管范畴。完善垃圾转运站的分类功能,严格分类装运,专车专用。推动市场化运作。对接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探索社企合作模式。采取企业自营,整合线上回收、线下回收、宣传引导、积分兑换、大件低值回收等服务事项,以社区为半径建设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站,经开区建成一座垃圾分拣中心,逐步实现可回收物品类全覆盖。另外,还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等内容,确保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塑料源头减量,指导督促企业及商家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等塑料制品的使用,鼓励配备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和环保购物袋。

2.3 共建“无废”文化网络生态

建议建设“无废城市”政策传播大数据监控平台,了解各地政府传播政策精神的能力和水平。对各类线上新闻平台、网站和社交媒体的政务新媒体信息进行实时接入、分析和可视化,及时反映各地政策的推进情况。将政策传播大数据作为“公众满意度”度量的补充数据来源,感知公众对“无废城市”政策的认知角度和理解能力。通过对各地区传播力、专业度和公众认同度开展常态化评估,挖掘传播内容中所反映的社会参与情况;利用政策传播大数据平台监测公众互动内容和态度,帮助政府部门发现“无废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网络言论、评价的监测和分析,广泛收集公众对“无废城市”政策决策的意见。将公众意见作为政策执行的参考,保障公众的利益表达。

2.4 构建激励机制

我国应基于“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遵循科学、合理、系统、可操作和有代表性的原则,研究建立“无废指数”评价指标和“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分别对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和“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进行全面评价。建议研究发布年度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白皮书,向社会公众公布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的政策和进展,并对全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成效进行排序,督促相关城市和地区铆足干劲,切实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一方面,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对建设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建设成效不明显的城市和地区,可考虑将其移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而对于建设成效明显但尚未进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城市和地区,可考虑适时将其补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3 结束语

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为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业强,李豫.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分析[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0,(04):97-110.

[2]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让“无废城市”早日到来[J].中华环境,2020,(12):5.

[3] 周宏春.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进展与对策建议[J].中华环境,2020,(11):22-28.

[4] 李玉爽.系统构建“无废城市”降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J].中华环境,2020,(11):42-46.

[5] 林姝灿.“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及对策研究[J].山东化工,2020,49(20):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