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黑龙江扩大对俄开放合作的路径选择

/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黑龙江扩大对俄开放合作的路径选择

吕满婷 杨柳 宋佳依 张梓晨 黄宁

黑龙江大学 150080

对俄开放合作中黑龙江具有历史、地区的先发优势,但在“十一五”之后发展缓慢。“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战略为黑龙江开放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任务,在新理念、新思路、新格局的引领下,黑龙江借助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建立对俄大通道,加快扩大对俄开放合作成为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黑龙江对俄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贸易规模较小,贸易结构相对单一,合作水平低。2000年,黑龙江省对俄货物贸易总额达13.8亿美元,是中俄贸易总额比重的17.25%;2010年黑龙江对俄货物贸易额74.7亿美元,占中俄贸易比重13.45%,2020年比重为13.87%。从贸易数量上看,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两个地区的商品贸易结构进行分析,黑龙江对俄商品出口结构以服装、玩具、鞋类、蔬菜等消费品为主,对俄进口的商品结构以原油、煤炭、铁矿砂等资源型产品为主。贸易结构相对不合理、单一,并且两国贸易的商品附加值较低,两国的政治合作高度远远高于经济合作水平。

投资规模较小,项目落实有延期。当前中俄投资的合作规模小、合作水平较低,特别是黑龙江省省内对外投资活力不足、投资意向低,对俄投资并未达到两国的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美国干预、国际形势动荡、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无法使用SWIFT结算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面临国内资金不足、部分外汇储备被冻结的困难,导致原本预计开展的项目都没法实际落实;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日本、韩国、朝鲜等相邻国家对俄罗斯国内市场的抢夺、美国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争夺,投资风险的升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的投资规模以及投资意向。

俄罗斯政策具有不稳定性,双方合作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完善且平稳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黑龙江与俄罗斯开展经济合作的过程还没形成保障有效激励机制、开展协调互助机制。两个地区的贸易合作建立在要素禀赋和地理位置临近的优势基础上,合作发展水平较差,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即使科技合作、金融服务、旅游服务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合作领域比较狭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发展水平与合作规模。

服务贸易合作水平低,落后于货物贸易合作水平。黑龙江与俄罗斯的服务贸易规模小,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潜力大。根据中俄两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数据,2018年中俄货物交易总额1070.6亿美元,服务交易总额175.9亿美元,约占货物贸易总水平的1/6,占双方贸易总额的比重不足15%,服务贸易合作主要集中传统产业范畴,在高新科技领域、信息产业领域、通讯领域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相对落后,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中俄服务贸易合作更是受到严重冲击。疫情结束以来,受国际形势动荡的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缓慢,发展活力低于疫情之前,和货物贸易相差甚远。

二、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比较与借鉴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下,国际间次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其合作范围从简单的贸易合作转变为包括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产业合作等多领域深层次的全方位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老挝等六个国家为主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就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合作既包括贸易、农业、投资等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涉及卫生防疫、环保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同时涵盖禁毒、打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合作的地理区域也在扩展,从六国成员扩展到全部东盟国家积极响应,从中国云南的参与到如今中国广西的加入,合作地域范围在不断扩大。

“新—柔—廖成长三角”合作:是在东南亚地区的首个区域合作框架,新加坡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都较高,主要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合作中主要承担资金支持、技术辅导和管理经验的支持等;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经济发达、发展水平较高,致力于创建成新兴工业化州,积极引进外资,争取建成有名的外国投资中心;而廖内省石油资源、农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合作过程中负责提供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新—柔—廖成长三角”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在资源配置、产业布局、资本要素流动、跨境劳务人员流动和跨境旅游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美墨边境区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典型代表。1939年,墨西哥政府在北部边境区设立自贸区,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美墨开始自由贸易。1994年初,北美自贸区成立,美墨边境区的合作开放程度加深,边境区内贸易障碍减少,关税减免,边境贸易更加活跃,在边境区聚集了很多大规模企业,国际化大都市逐渐形成、人口越来越多。

综上可以看出,国际典型次区域经济合作对黑龙江扩大与俄开放合作的启示主要有:

地缘优势存在是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基础。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存在地理位置优势,同时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地缘是两地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2981.26千米,依山傍水、口岸相连,民俗相近,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共享资源更加便利,传递信息及时,降低了信息失真带来的损耗。

经济具有互补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首要前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国为例,它们自然资源互补性较强,可以开展多领域的合作。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要素禀赋不同,俄罗斯地广人稀,自然资源富饶,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林业、水资源以及渔业资源也位于世界前茅。俄罗斯除了拥有充裕的自然资源以外,科技实力也十分雄厚,在核能领域的科技水平更是居于世界前列,两地区在科技领域存在互补性,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发展空间巨大。

进行制度建设是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保障。中俄开展跨区域经济合作并不只是为了促进两国商品的自由流动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更是为了推动基于制度合作大框架下的跨区域经济的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发展。欧盟成员国中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都基于制度合作的保障之下,由此可见,加强制度建设是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任务,平稳有效运行的制度合作可以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拥有共同利益是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根本原因各参与国希望利用区域内一切可使用的资源,通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动来提高经济收益,增加经济收入,提升社会福利。俄罗斯横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家亟需拉动黑龙江经济的发展,缩短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两国在长期的合作发展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对内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外则需要扩大开放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黑龙江扩大对俄开放合作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战略信,合作共赢,携手共进,共同安全中俄两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国,两国都有建立战略互信的强烈期望,给黑龙江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方面带来了基本保障,双方以合作共赢、共同安全为基础,积极在金融服务、能源开发利用、文化交往等领域深入合作,依托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的协调对接,加强地区经济互动交流,开展中俄文化往来。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延伸合作领域拓宽合作深度“一带一路”建设充分体现了黑龙江与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合作的诉求,为两地区合作指明了方向。首先应该创新能源合作模式,在传统能源合作基础上加快创新驱动战略,优化能源合作结构,提升竞争能力。延伸能源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水平。其次要深入强化金融领域的合作,创立高效的金融合作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深化黑龙江与俄罗斯的投资融资水平,加大推动黑龙江金融机构“走出去”力度,在俄罗斯设立融资银行分支机构,支持重点合作项目的开放建设。再次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科技合作,推动科技领域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提升黑龙江科技创新能力。采用技术引进与优势输出结合的方式实现产品研发的国际化,联合创建科技研发中心、科技信息快速交流平台以及互设研究基地,协作配合开展项目研究,并推动科研成果进入产业生产化。最后还要推动黑龙江对俄罗斯农业合作,通过研发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量,关注绿色农业领域的创新开发,努力打造有机生态农业,创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促进黑龙江与俄罗斯间的跨境电商发展,打造“三新”经济形成促进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向,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有助于快速的获得跨国跨境的交易信息,提高交易贸易的效率,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数字贸易时代,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俄物流大通道,增加消费趋势判断,引领贸易产品升级,建立综合性的服务窗口,有效收集汇总相关数据,提高跨境电商的处理效率,同时加强政府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推动中俄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水平。

利用自贸区平台,推动建立中俄自贸区,促进合作自由化水平进一步发展自贸区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地域组织选择,黑龙江与俄罗斯发展战略的对接,应该以贸易和投资合作为基础,抓好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建设、劳务、旅游等领域合作,需要实现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依托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进行试点、先行先试,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交流、金融服务创新、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项目编号:S202310212023,黑龙江大学省级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