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成本优化与供应商选择策略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采购成本优化与供应商选择策略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吕雪

中核(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企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来自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来自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供应链的不确定,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与可持续发展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采购成本优化与供应商选择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维持盈利能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笔者本篇文章主要对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优化及供应商选择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对我国制造企业的采购成本优化及供应商选择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采购成本优化;供应商选择;制造业

    采购成本优化不只是单纯的降低采购价格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对采购过程、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综合考虑,以最小化总体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购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考虑直接成本,又要考虑间接成本,操作成本和潜在风险成本。而供应商选择作为采购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反应速度。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稳定的质量,可靠的供货周期,是建立强有力的供应链的关键,所以探究采购成本优化与供应商的选择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市场调研供应商

在供应链管理中,价格一直是制造企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合理的价格不仅能直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但是,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只看价格并不足够,低价格可能意味着品质上的妥协,这会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因此制造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必须权衡其价格,并保证其质量与成本之间能找到最优的折中方案。供货能力是影响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家有实力的供应商,可以确保当需求增加时,及时做出反应,避免生产中断。例如,汽车制造业对于供货速度和准时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考虑供应商的产能,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能力。信誉好的供应商一般都有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完善的售后服务,愿意长期合作,通过查阅以往的合作案例、行业评估以及与现有客户的沟通,可以对其信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信誉好的供货商能给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合作保障,降低因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不佳而造成的额外费用。也可以对供货商的历史合作案例进行检视,这可以提供一种直觉上的判断基础。通过对供应商以往合作项目的分析,可了解其在特殊环境下的绩效,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品质问题的处理等,这一研究结果可作为未来合作绩效预测的重要参考。

二、全面成本分析

全面成本分析(TCO)是制造企业采购成本优化和供应商选择的关键环节,这个分析过程并不局限于直接费用的计算,而是包括一系列间接费用,如运输、仓储、管理、保养及其他可能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附加费用[1]。初始采购成本为直接购入产品的价格,这往往是商家选择供货商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企业在获取多家供应商报价时,需综合考虑付款条件、质量标准、交货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所选供应商能提供最优的价格及条件。运输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需要估算运输费用,包括国际运费、保险、关税等,此外运输模式(海、空、陆)对运输时间及费用的影响也应加以考虑。仓储费用包括仓储租金、保险、仓储设备折旧等,存货成本包括存货持有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和潜在的存货损耗,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体系(如 JIT, EOQ等),对库存成本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质量成本可分为预防成本、评价成本、失败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如 ISO认证、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等进行评估,以保证所购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它包括采购、运行、维修、报废等费用,运用生命成本分析法,可使企业从长远来看更具经济性的产品。同时也要加强对供应链风险的管理,包括供应中断、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采用多样化的供应商策略,或者采用固定价格合约等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

三、供应商绩效评估

有必要确定关键业绩指标,以评价供应商的业绩,这些指标包括交货准时率、质量合格率、服务响应时间、成本管理和创新能力,为便于评价与比较,每一项指标均应设定可量化的目标值。评分卡是量化供应商绩效的有效工具,例如,每一个 KPI可能都有一个分值范围,它是基于供应商的实际业绩而定的,评分卡也可增加重要性加权,以较高的权重来衡量企业更重要的指标。供应商业绩评价应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而非一次性工作,公司需要定期检查供应商的表现(例如季度或者年度),并将评价结果与他们共享,这不仅有助于供应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激励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2]。与业绩欠佳的供应商进行深度谈话,找出导致业绩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共同制定改善方案,这包括为供应商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以提高他们的业绩。除传统知识产权外,还应考虑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环保措施、员工福利政策等,这些因素越来越成为评价供应商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供应链管理软件(SCM Software)、 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等现代技术工具能极大地提高供应商业绩评价的效率与准确度,该工具能够对供应商的性能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与分析,从而更客观、更及时地对供应商进行决策。

四、多供应商策略

企业需要综合评价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制度、供货能力、成本结构、技术实力、财务稳定性等,同时将供应商划分为核心供应商、备选供应商和潜在供应商三大类,通过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供应商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重要程度,从而决定了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进行成本谈判时,采取双赢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应寻求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而不只是单纯的降价,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分享成本节省信息,采用成本加成模型,或实行联合改善方案,从长远来看,这样既能保证供货商的利益,又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优势。在实施了多供应商战略之后,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能够因应市场与需求变化的动态采购管理机制,这包括定期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价,市场价格监测,以及风险管理,同时企业能够及时调整供应商组合,实现采购成本的优化,保证供应链的稳定[3]。同时应建立供应商之间的技术、信息共享机制也是多供应商战略的重要一环,利用 SCM 、 ERP 等工具,企业可将订单、库存水平、生产计划等重要信息共享给供应商,这一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与响应能力,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成本。企业应鼓励供应商不断改善与创新,通过建立节约成本、创新贡献奖等激励机制,激励供应商不断寻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途径,同时企业还应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在寻求最优采购成本和制定供应商选择策略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维的思考方法。这不仅仅是在价格上进行直接的比较,而是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可靠性,质保,交货时间,服务支持。藉由建立一套可靠的供应商评估系统,公司可确保在采购流程中发挥最大价值,并减少潜在风险。此外,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反应能力,也是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谁能最大限度地优化采购成本,精心挑选供应商,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萍.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3):158-159.

[2]周豪,郑美妹,夏唐斌,丁宇.多项目背景下的平台零件采购供应商选择与订单分配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20,25(05):33-41.

[3]罗敏.浅议A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策略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