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

周凌云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1~2023.12)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可分为35例对照组和35例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效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85.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病至入院、激活导管室、D-to-B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诊效率,建议临床广泛采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普遍且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发生。治疗的及时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这一点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临床救治的关键在于迅速疏通梗死的血管,以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从而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变得尤为重要.这样的优化可以确保抢救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康复[1]。基于此,此次研究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2.1~2023.12)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18例,17例;年龄(35-78)岁,平均(60.09±2.1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17例,18例;年龄(33-80)岁,平均(63.12±2.10)岁。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分析,P大于0.05,提示无显著差异。

纳入标准:(1)自发性心肌梗死;(2)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3)患者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无法沟通;(2)精神疾病者;(3)存在其他重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开设院内绿色抢救通道,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紧急救治.在抢救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以及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以便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包括(1)登记责任制.采用等级责任制的班次安排方式,每个班次都有一名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的组长,定期为抢救团队成员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2)优化制度.对急诊抢救团队的排班制度进行了优化,将急诊抢救团队按照其护理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合理地分类,以确保排班的合理性.(3)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或恶化.(4)情绪支持.及时告知患者已经进行的检查和检查结果,通知他们需要准备的抢救设备,以及向他们解释治疗过程和方式,努力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确保他们在抢救过程中感到安心和支持.(5)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急诊抢救团队的效率和质量,建立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抢救团队成员被鼓励积极提出改进建议,针对每次急诊事件进行事后反思,并在团队内部分享.(6)跨学科协作和模拟培训。定期进行模拟培训,模拟各种急诊场景,让护士、医生、技术人员之间协同工作,提高团队合作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1.3.1抢救成功率.记录痊愈、好转、死亡患者例数,并计算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 =(痊愈+好转)-总例数。

1.3.2急救效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激活导管室、D-to-B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给予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率表示,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抢救成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死亡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35

30(85.71)

5(14.29)

0(0.00)

35(100.00)

对照组

35

24(68.57)

6(17.14)

5(14.29)

30(85.71)

χ2

-

-

-

-

5.385

P

-

-

-

-

0.020

2.3 急救效率比较

观察组发病至入院、激活导管室、D-to-B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急救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发病至入院(min)

激活导管室时间(min)

D-to-B时间(min)

观察组

35

272.85±9.11

50.39±2.15

74.96±8.05

对照组

35

535.85±10.58

64.05±3.18

92.05±10.18

t

-

111.443

21.053

7.790

P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由冠状动脉的突然阻塞引起,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及时抢救对于AMI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在处理AMI患者抢救中,健康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2]

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85.71%,观察组高于对照。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析原因在于采用了等级责任制的班次安排方式,每个班次都有一名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的组长,定期为抢救团队成员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发病至入院、激活导管室、D-to-B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原因在于通过对急诊抢救团队的排班制度进行优化,将急诊抢救团队按照其护理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合理地分类,确保了排班的合理性,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3]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诊效率,建议临床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罗珍兰.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22 (01): 148-150.

[2]林兰姐,林美苏,杨亚燕. 基于HEART评分的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J]. 西藏医药, 2023, 44 (06): 102-103.

[3]王茜,张晶,魏杭,等.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 [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 36 (03): 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