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国土空间规划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国土空间规划探讨

叶崇林

杭州科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由于我国城乡长期处于相对二元发展状态,城市与乡村地区差距很大,制约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的“压舱石”作用,立足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发展来破除城乡发展不对等的桎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在我国规划领域,各类规划种类繁多,体系复杂,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对立,导致土地的利用并不合理。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重构区域化的乡村空间、实现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

1乡村振兴解读

1.1乡村振兴战略

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国家发展策略——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全面解决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该战略提出了五个关键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了对乡村发展中人与自然、产业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重视。

首先,“产业兴旺”是这一战略的基石,着眼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注重培育新型农业业态和载体,快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加速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融合,确保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涉及生态和生活空间。它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格局,重视山水林田草的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问题的系统治理,提供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强调保护和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维护古迹、古树、古井等文化遗产,强化乡村文化建设的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求在生态、生活、生产三大领域内,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强村民的自治能力,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振兴的组织支撑。

最后,“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不仅指物质层面的富足,也包括精神需求的满足,追求村民全面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二十字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最大程度地优化生态环境、生产能力和生活空间,为构建生态与生活相融合的美丽乡村提供动力和保障。

1.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在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上,应合理规划生活中的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对于生产空间,应重点保护和规划好大田作物种植区、养殖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以及加工区,以此来划分乡村的经济发展区域,并支持农业新业态和新载体的建设。生态空间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对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修复和保护,改善乡村环境,对自然空间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以提升其生态功能的价值。至于生活空间,我们需要保护乡村的传统格局和肌理,创造适宜的生活空间,同时完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鉴于我国地大物博,自然和人文条件复杂多样,村庄的发展状况也千差万别,因此,根据村庄的发展现状、地理位置、资源等情况,我们将村庄划分为四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并为每种类型的村庄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和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从乡村的“人、产业、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乡村的“三生”空间进行了布局和规划,这涉及到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人口流动以及基础和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为当前乡村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优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策略

2.1健全相关规划及发展制度

在促进乡村振兴、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立足于乡村的经济发展及未来规划建设,强调城乡一体化协调统筹发展。促进乡村居民的现实需求、乡村未来的发展需求及国土资源保护及规划的管理办法深度结合,体现出三区三线的空间规划指导性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可在合理、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下,有序落实。各地政府应积极健全相关规划及发展制度,从制度层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的制定、实施、管理与监督,发挥出监督管理机制的最大作用,分析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制定精细化的城乡规划策略,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与当地乡村发展规划相符。

2.2制定动态化周期性管理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可以看作是一类乡村土地资源治理,因此,动态化的周期性管理方案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同样有效。动态化的周期性管理方案集监测、评估、反馈、管控功能于一体,且适应乡村土地资源及乡村发展规划的动态性特征,十分适用于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基于目前乡村发展现状及乡村未来发展规划,在全面分析乡村土地资源的功能性特征及其保护开发策略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动态化周期性管理方案。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基本原则,确保乡村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可实现时空一体,既能够从时间层面上看待目前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的行动体系,又可以从空间维度上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合理性。

有关部门应分析当地的长期发展策略及空间规划管理数据,建设信息模型与数据库,引进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围绕该地区空间规划的核心指标,根据该区域的全生命周期,建立动态性的维护制度与监管策略,与审批、监管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强调信息传输的有效性、精准性与实时性,确保各部门管理人员可基于该信息共享平台,得到一手信息,实现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中应结合动态化管理体系,实行空间规划“分布走”策略,在明确当地行政性规范、技术性规范优先级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空间规划策略及历史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记录,确定法律法规及立法层面的优先级。

2.3强调标准化实施与全面监督

各地方政府在乡村国土规划中面临的问题不同,其解决策略自然不同。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系统的可行性,应由上级制定标准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政策,确保各地方政府可基于标准化政策,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标准化实施政策需要强调,在国土空间规划时,坚决保护地方土地资源,重点区域重点保护,基于当地现实情况,制定适宜的土地资源规划方案,完善开发路径,坚决守住生命红线(农耕用地)、生态红线与城市线。标准化规划政策需具有权威性,一经批准后不可随意更改。各下级空间规划部门,应服从上级的总体性规划政策,强调分级规划,确保政策可层层下达。由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共同分解任务,将政策带到基层。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若某地存在特殊情况,须与其他同级规划部门进行核对,并上报乡村现实情况,经上级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施效果及乡村现实情况,提出发展性约束指标,考虑到资源的有偿使用以及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设计预警线,并且制定生态补偿计划、环境治理指标。

3结语

乡村空间规划是上层次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在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特别有利于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是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各级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在《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导下积极制定切合地域实际的国土空间开发政策,形成自上而下的政策衔接体制,并切实开展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

参考文献:

[1]付诗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探讨[J].城市住宅,2021,28(S1):56-57.

[2]侯梅.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初探[J].华北自然资源,2021,(06):119-121.

[3]李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生态振兴探析[J].乡村科技,2021,12(33):28-30.

[4]陈海超,屈传赟.乡村振兴视角下村庄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3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