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隐性失血量的监测评估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2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隐性失血量的监测评估及护理

韦佳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目的:监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分析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22.1.1-2023.10.31期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依据手术部位划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组46例、全膝关节置换组40例,对两组失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全膝关节置换组各类失血量、隐性失血率均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手术用时≥80min、开始手术未使用止血带、术后髋/膝关节完全伸直、自体血输注、未用氨甲环酸均为隐性失血可能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高于全髋关节置换,需密切关注患者血细胞检测结果,合理制定输血方案、护理措施等,积极防范隐性失血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监测;护理

隐性失血主要包含术中、后积留关节腔、外渗组织间隙的血液及因溶血所致的血红蛋白丢失[1]。当前临床针对隐性失血的监测及护理研究较少,相关领域并不完善,对此,本研究主要以我院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为例,监测其隐性失血情况,并探究有效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2.1.1-2023.10.31期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依据手术部位划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组46例,男女比24/22,年龄57-86(72.56±6.12)岁。全膝关节置换组40例,男女比22/18,年龄58-87(72.68±6.55)岁。2组基线无差异(P>0.05),可比。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入组患者均知情。

1.2 方法

1.2.1 失血量监测

具体监测指标与计算方式如下:

(1)实际失血量:理论失血总量+输血量。其中理论失血总量=术前血容量×(术前、术后红细胞比容差)。

(2)显性失血量=术中创面吸出量-术中伤口清洗量+术后引流量+纱布敷料增加量+术后切口敷料增加量。

(3)隐性失血量=实际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差值。

1.2.2 相关因素分析

收集患者临床数据,统计可能导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版本软件。(±s)、%对计量、计数数据进行统计,t、χ2检验;P<0.05时统计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

全膝关节置换组各类失血量、隐性失血率均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见表1:

表 1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s;%)

组别

例数

实际失血量(ml)

显性失血量(ml)

隐性失血量(ml)

隐性失血率(%)

全髋关节置换组

46

822.56±39.45

515.26±26.37

305.26±23.51

21(45.65)

全膝关节置换组

40

1359.87±41.85

452.13±28.57

952.46±63.24

27(67.50)

tχ2

61.242

10.652

64.519

4.141

P

<0.001

<0.001

<0.001

0.042

2.2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影响因素

手术用时≥80min、开始手术未使用止血带、术后髋/膝关节完全伸直、自体血输注、未用氨甲环酸为隐性失血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单因素分析

相关因素

未发生隐性失血(n=38)

发生隐性失血(n=48)

χ2

P

手术用时

<80min

20(52.63)

14(29.17)

4.885

0.027

≥80min

18(47.37)

34(70.83)

开始手术使用止血带

17(44.74)

35(72.92)

7.046

0.008

21(55.26)

13(27.08)

术后体位

髋、膝关节完全伸直

13(34.21)

29(60.42)

5.829

0.016

屈髋30度、屈膝70度

25(65.79)

19(39.58)

输血类型

自体血

9(23.68)

22(45.83)

4.513

0.034

异体血

29(76.32)

26(54.17)

用氨甲环酸

25(65.79)

20(41.67)

4.947

0.026

13(34.21)

28(58.33)

3.讨论

在骨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显性失血量均明显减少[2]。但当前临床仍存在一种情况,即术中出血、术后显性失血均经输血获得补充,部分输血量已远超显性出血量,但患者仍有非预期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症状,不仅会延缓患者术后康复,增加并发症,还会加大病死率,威胁患者生命[3]。上述现象即为隐性失血。

本研究显示,全膝关节置换组各类失血量、隐性失血率均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且进一步研究显示,手术用时≥80min、开始手术未使用止血带、术后髋/膝关节完全伸直、自体血输注、未用氨甲环酸均为隐性失血可能影响因素(均P<0.05)。分析可见,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可能与术中溶血、围术期用抗凝药、手术创伤大等有关,可使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术前,进而诱发贫血,而隐性失血引发的贫血可对骨折面、手术创面愈合产生不良影响,延长患者康复周期,影响预后

[4]。对此,在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阶段就需密切监护患者隐性失血情况,尤其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可通过适当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氨甲环酸,及时使用止血带,输注异体血、术后选择合适体位等方式预防隐性失血发生。另外,还可通过及时补充血容量,合理使用止血、抗凝药等护理干预,减少隐性失血量,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进程[5]

综上,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隐性失血量,并采取科学措施加以预防,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冯捷,刘春龙,林时凡,等.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去神经化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5):75-78.

[2]赵际童,钱佳明,唐伟华,等. 可吸收流体明胶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的影响[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23,14(2):41-45.

[3]杨天翔,续量,张晋宁,等.术前贫血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2):155-158.

[4]曹阳,刘芳.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总失血量和血生化指标变化的量效关系[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20(1):76-79,91-91.

[5]万家兴,宋雪,王福育,等.“鸡尾酒”疗法与自体血回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