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迟缓愈合患者行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2

骨折迟缓愈合患者行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申旭文

陵川县人民医院  山西省陵川县  048300

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301-202401本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20例,随机数组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单组10,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感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P0.05结论:运用中医治疗为骨折迟缓愈合患者提供治疗,可改善其骨折愈合情况,使其预后情况有显著的提升,降低其疼痛感,值得运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治疗;骨折迟缓愈合;预后情况;疼痛度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日益丰富的活动,更多的人开始热衷于进行户外活动,这导致骨折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增加。另外,随着社会人口年龄的逐渐增长,骨折愈合的时间与患者的骨折位置和年龄有一定的关联性,这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的迟缓现象频繁出现[1]。对于山区来讲,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冬季老年患者。而骨折迟缓愈合是指骨折部位的愈合过程较慢,相对于各种骨折的正常愈合时间,所需的愈合时间更长。X线扫描结果显示,那些骨折恢复较慢的患者,其骨折线条明显,而且骨折部位的骨痂较少,没有出现硬化或者并未完全硬化,这导致患者的疼痛感的提升,并进一步拉长其住院期限[2]。虽然西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此种疾病的诊疗,然而它同样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其疗效周期过长,可能会妨碍患者的恢复进程[3]。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骨折迟缓愈合的患者进行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此次研究分析中医疗法的实际运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3年01月-2024年01月到本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骨折迟缓愈合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年龄61-78(72.16±4.28)岁;对照组年龄60-78(72.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西医疗法,通过固定骨折部位的方式对骨折愈合缓慢的患者进行治疗,每个疗程持续50天,共进行两个疗程。在确保患者骨折部位得到妥善固定后,会进行拉伸牵引和方向调整。然后,会使用石膏或夹板来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以实现对骨折部位的愈合治疗和矫正。

1.2.2观察组 

手法复位。在进行复位操作时,患者需要保持坐姿,同时要确保肘关节呈弯曲直角,前臂需要旋转至前方,而手掌的中心则应该朝下。在进行屈曲型骨折的手术复位时,需要一名助手紧握患者的上臂,另一名助手则需要将患者的掌根部紧握并进行拉伸牵引,以纠正骨折的缩短位移。而后,手术用拇指压迫骨折的远端,剩余的手指则是从背侧向掌侧进行推压,以矫正背侧的移位。同时,还需要牵引手指,缓慢地背伸腕关节,拉伸屈肌腱,以防止复位后再次发生移位。如果患者是伸展性骨折,在复位过程中需要医生紧握他的肘部,两个大拇指合并放在骨折的远端背面,剩下的手指放在腕部和掌部,紧密地扣住大小鱼际肌,然后顺着这个动作进行拉伸和拉伸,以矫正重叠的位移。而后,弯曲手腕,根据两个大拇指的方向,从近到远地进行推按,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拉伸每个手指,整理肌腱。等到它们恢复到正常的位置,然后用石膏夹板固定4周,等到石膏被拆除之后,再开始对腕关节进行功能性的训练。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疼痛感: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2)预后情况: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JOA评分(背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评分);

1.4数据处理

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愈合情况、疼痛感

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优、疼痛感低,P<0.05,见表1。

1骨折愈合情况、疼痛感±s

组别

疼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10)

6.55±1.35

1.95±0.23

对照组(n=10)

6.52±1.55

2.85±0.25

t

0.046

8.378

P

0.964

0.000

2.2 预后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P<0.05,见表2。

2预后情况±s;分)

组别

ADL评分

JOA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10)

66.25±2.52

89.58±3.35

6.35±1.20

13.02±1.35

对照组(n=10)

66.23±2.55

78.55±2.52

6.38±1.22

9.55±1.25

t

0.018

8.321

0.055

5.964

P

0.986

0.000

0.956

0.000

3.讨论

目前,中医辅助疗法在处理骨折方面已经有显著的效果。过去,由于西方的牵引和干预,往往导致手术过程中的错误,这可能会使得患者的骨折恢复期过长[4]。此外,由于患者自身未能对护理区域进行适当的干预,导致骨折部位的软组织结构和骨折类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使得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推迟。在进行骨折的中医诊断之前,大家普遍相信,只要适当地稳定住骨折的地方,就算不用进行药物的治疗,骨折的地方也会慢慢恢复

[5]。骨折治疗采取中医手法复位可以显著减少由于手术引发的二次伤害。

综上,中医治疗手法复位方式在实际骨折迟缓愈合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效果理想,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耀东,牛德刚.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9):4-6.

[2] 林威力. 自制中药膏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8):67-70.

[3] 张愿.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20,40(2):185-186.

[4] 张杰,霍力为,王广伟. 黄氏正骨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及对PRWE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4):64-66.

[5] 黄春梅,郑臣校,凌宇. 培元壮骨方联合中医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1):96-99.
作者简介:姓名:申旭文,出生:(1979年3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附城村,学历:专科,职称: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骨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