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针、拔罐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单纯性肥胖10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3

杵针、拔罐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单纯性肥胖100例

何玥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目的:观察杵针、拔罐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肥胖证患者进行杵针联合拔罐治疗,按照开穴、上力、封穴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予以不同组合的杵针、拔罐治疗,以25天为一个疗程。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MI变化,并评定减重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减重有效率97%(97/100),治疗后BMI为(23.26±2.21),与治疗前(24.50±2.45)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杵针联合拔罐治疗肥胖证有效,且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依从性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杵针;肥胖证;拔罐;中药外敷

肥胖是指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于肥胖的治疗,西医主要以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认知干预、药物疗法及减重手术为方法进行[1]。中医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也得出不少对肥胖的诊疗思路。《黄帝内经》时便有对肥胖病的系统性论述。其不仅在《素问》中阐述了肥胖病的病因病机[2],还在《灵枢·卫气失常》中根据皮肉气血的多少将肥胖分为“有脂”“有膏”“有肉”三种类型[3],明确将肥胖确认为一种疾病,从而开启了后世对肥胖症辨证论治的探索与进步[4]。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改进,在现代,中医特色疗法已经较为广泛地实际应用于临床减重治疗当中,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诊疗模式。

杵针疗法是李仲愚教授之家传,虽未被中国医经所载,但其学术思想缘于羲皇古易,辨证、立法、取穴、布阵多寓有《周易》《阴符》、理、气、象、数之道,可谓与中医学理论水乳交融。虽亦为针刺疗法,但杵针疗法既无破肤之苦,又无创伤感染之忧,在临床上较于针灸疗法更易被患者接受[5]。目前临床上针对单纯性肥胖的中医外治疗法以针灸、穴位埋线等为主,部分患者会因畏针而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而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则主要采用拔罐、杵针联合治疗,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在患者当中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本研究拟观察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在采用拔罐、杵针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 月至2023年4月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完整进行了一个疗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17岁,最大55岁,平均(37±8)岁。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1],使用BMI≥24.0 kg/m2和≥28.0 kg/m2分别诊断成人超重和肥胖。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肥胖症标准;②年龄15~60岁者;③无其他基础疾病或慢性病者;④意识清楚,无明显智力障碍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心脏病、贫血、子宫肌瘤、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以及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者;②有全身浮肿、皮肤病或局部皮损、皮肤过敏、外伤骨折、静脉曲张等症状者;③见身体过于虚弱、消瘦、皮肤没有弹力、高热、抽搐、痉挛等表现者;④醉酒、饱腹、空腹、过渴、过劳者不宜拔罐;⑤女性月经期、孕妇、产后女性不宜进行拔罐。

2 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杵针、拔罐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同时配合饮食控制。

取穴:大椎,下脘、中脘、气海、关元等任脉腧穴,天枢、梁丘、髀关、足三里、太乙、外陵等胃经腧穴,带脉等胆经腧穴,血海等脾经腧穴,承山、委中等膀胱经腧穴(避开命门)。可酌取部分大肠经腧穴。

操作:以25天为一个疗程。每天于神阙穴以自拟方(黄芪、陈皮、莱菔子、花椒等)进行中药外敷。

杵针开穴:第1天:先于任脉、胃经及脾经腧穴上润滑剂,以奎星笔取穴后点穴,每个穴位刺激15-20秒;再在上述穴位拔罐,留罐25分钟。第2、3天:在上述穴位的基础上加上胆经、大肠经腧穴,重复上述操作。注意观察病人取穴和留罐后的反应,遇特殊情况对症处理,取罐后观察皮肤色泽以判断病人体质,视情况予以相应中药方剂口服辅助治疗。如见皮肤鲜红或紫红,说明患者实火偏盛,可予防风通圣散加减、大柴胡汤加减等;再如见皮肤色泽发亮或有水疱,说明患者湿火偏重,可予苓桂术甘汤加减、小陷胸汤加减等。

上力:从第5天起,隔一天治疗一次,经络穴位与前3天同,留罐时间减少至20分钟。此期间部分病人治疗穴位易起水疱,如水疱较大,应在无菌操作下刺破水疱并消毒防止感染,水疱小可自行吸收。病人治疗半月后,可酌情更换经络穴位拔后背穴位,以内外膀胱经为主穴,并辅以大椎、委中、八髎、承山等穴位,以通络除湿为治疗目的。

封穴:治疗结束前3天开始封穴。先于下脘、中脘、天枢、气海、外陵等穴进行闪罐,每穴位重复5次;然后所有穴位再上罐,留罐25分钟。

饮食控制食谱:治疗期间应以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单一为主,低盐少油,少吃碳水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小口慢饮,以刺激机体新陈代谢。忌饮酒和冰冻食物,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和减重困难。

注意事项:中药外敷若出现过敏,则立即停用。取罐后嘱患者忌冷风直吹,6小时内不要洗澡,以免寒气入侵造成病人不适。月经期间不做治疗,饮食以清淡为主。有便秘、腹泻、感冒、疲劳过度、喝酒喝饮料、经络不通、上火、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等不易减重;年龄 50 岁以上或者停经的女性,新陈代谢慢掉重困难。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身体质量指数(BMI):记录患者治疗前后BMI变化。BMI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

3.2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拟定。有效:体重减轻,BMI降低:无效:体重无变化或增加,BMI无变化或增加。

3.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先进行F检验, 服从正态分布用t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检验水准为a=0.05,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效果

    全部100例患者,有效减重97例,有效率97%;无效3例,无效率3%。

治疗后BMI为(23.26±2.21),与治疗前(24.50±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法对减重有明确疗效。具体见下表:

配对差值

t

自由度

Sig.(双尾)

平均值

标准 偏差

标准 误差平均值

差值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BMI- BMI

1.2390

0.6646

0.0665

1.1071

1.3709

18.642

99

0.000

同时观察到年龄因素对减重效果有明确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年龄

治疗前体重指数平均值(kg/m2)

治疗后体重指数平均值(kg/m2)

下降值(%)

17-29岁

27.5

23.6

14.20%

30-49岁

28.6

25.9

9.40%

50岁以上

26.7

24.8

7.12%

4讨论

单纯性肥胖可与中医之“肥胖”一同论治,其以体重超过一定范围、形体肥胖为主症,可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是多种其他疾病发生的基础。[6]中医对肥胖的研究与讨论由来已久,自《黄帝内经》时期便有讨论。元朝朱震亨曾提出“肥白人多湿”“肥白人必多痰”[7]。现代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主要为年老体弱、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先天禀赋、情志所伤等导致湿浊痰瘀内聚,留着不行;病位在脾与肌肉,与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以痰湿为主,与气滞、血瘀、郁热有关。治疗当以补虚泻实为原则[6]。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以杵针为主要治疗工具,同时配合拔罐、中药外敷内服及饮食控制治疗。结果显示有效率97%,治疗后患者B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法对肥胖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中医外治疗法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对部分病症相较于西医有更为可观的疗效,杵针身为中医外治法中的一员也不例外。其虽为针刺疗法,但与普通针灸疗法相比既无破肤之苦,又无创伤感染之忧,在临床上更易被患者接受。杵针治疗时, 患者可出现杵针感应, 除具有与针刺治疗类似的酸、麻、胀、重等针感外, 还会出现刺激部位皮肤潮红和局部的温热感觉以及病人特有的全身轻松、舒适、怡悦的感觉,从而能让患者获得更为愉悦的治疗体验,这能提升患者依从性,使得更多患者能坚持进行完整个疗程,帮助患者取得更为可观的疗效[5]

肥胖因运化失调引起,以脂膏为病理产物,所以取穴当以补气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大椎属督脉,起泻热通络、益气强身之功。下脘、中脘、气海、关元为任脉之穴,以治疗脏腑病、妇科病、虚证等病证为主功。关元、气海共起通经调气、益肾壮阳之功,并能调理冲任,对患者们可以起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之功;下脘、中脘共助调理脾胃,健运脾胃之气。天枢、梁丘、髀关、足三里、太乙、外陵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共有调理脾胃之气的作用。其中,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通腑理肠,帮助改善消化;梁丘为郄穴,助力理气。《四总穴歌》有言:“肚腹三里求”,其“三里”即为足三里。足三里为合穴、胃之下穴,不仅能调理脾胃、通经活络,还具有扶正培元之功,更有双向良性调理血压的作用,对避免或减轻肥胖患者并发症的负面影响有着积极意义。承山、委中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有调理二便、行气通络之功。血海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同有调理脾胃、理气调血之用。带脉等穴属足少阳胆经腧穴,有通络理气之功。可取部分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助除痰湿。以上穴位在杵针点刺的基础上加以拔罐,更加开泄腠理、祛瘀除湿、通经活络、行气活血之功,使得体内的痰湿得以从皮肤毛孔排至体外,并辅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调节胃肠功能,减去多余脂肪,从而达到调理脏腑功能、促进体重减轻的功效。

现代单纯性肥胖以脾虚痰湿证与胃热炽盛证最为常见[8],治疗应当补虚泻实、标本兼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健脾利湿、祛湿化痰清热等法,选方当重补、消,用药当以补益药、除湿药为主。临床常用方有大柴胡汤、苍附导痰丸、苓桂术甘汤、小陷胸汤、防风通圣散等,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用加减。

综上所述,杵针配合拔罐能够调理脾胃等脏腑功能,调理一身之气血运化,帮助体内痰湿等病理产物排出,从而改善身体机能,促进人体代谢,使得人体体重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重管理临床指南》专家组,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专病联盟.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J].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8):786-794.

[2]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佚名.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金昕,侯瑞芳,杨雪蓉,等. 从多种中医辩证角度探索中医经典古籍对肥胖症病机的认识[J].上海:上海中医药杂志,2023,57(2):79-83.

[5]李仲愚, 钟枢才, 李淑仁.李仲愚杵针治疗学:十四代秘传之独特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6]吴勉华,石岩,等.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7]田思胜.朱丹溪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8]涂玉洁,万红,王萍,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单纯性肥胖中医证治规律研究[J].北京:环球中医药,2023,16(7):132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