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2

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

李敏,沈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目的:讨论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肝病科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40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各20例,观察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低血压预见性护理)的干预结局。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低血压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低血压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从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低血压护理

肝衰竭是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肝衰竭有症候险恶与预后差等特点,人工肝是肝衰竭的常见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肝救治肝衰竭的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人工肝是指分子吸附循环系统,主要通过模拟肝细胞的生物解毒功能,清除患者体内的脂溶性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达到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治疗效果[1]。人工肝属于血液净化的一种方式,加上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在治疗中极易出现低血压等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影响疗效的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与不适。这就需要护士加强对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防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确保疗法的安全有效性[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肝病科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40例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不全与精神意识模糊者。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年龄平均69.3±4.2岁;男性10例,女性10例。研究组年龄平均69.5±4.6岁;女性9例,男性11例。基线资料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做好信息咨询和解疑答惑等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促使临床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和发挥效用。研究组施行低血压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分析低血压原因

医护人员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低血压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薄弱环节。原因涉及以下几方面: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患者在体外循环接通后半小时内发生低血压,说明低血容量可引起低血压。肝衰竭患者的机体处于高动力血液循环状态,循环时间缩短,加上心脏储备能力弱化,极易发生低血压。肝脏合成蛋白功能降低,会引起低蛋白血症,使得血浆渗透压下降,血管内水分转移潴留至间质或体腔,加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合并腹水、脱水及人工肝治疗早期的血液引流等因素,也会加重循环血量不足,引起低血容量性低血压。②失血:肝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也会引发自发性出血。肝素使用也会加剧机体的凝血功能紊乱。③白蛋白液体浓度低:白蛋白的游离结合点对患者的蛋白结合毒素进行竞争结合,加上血液凝固后管道系统压力变化过大引起分离器破膜,促使机体大量丢失血红蛋白。在治疗期间补充高渗葡萄糖液体、白蛋白、血浆等物质后,患者的血压仍会出现下降的情况。④前半个小时服用降血压的药:降压药可能会引起窦性过缓,降低心率,使其在人工肝治疗应激下,出现头晕与胸闷及言语无力的症状表现。⑤血流灌注综合征:认为与血小板、白细胞、吸附器表面相作用,促使血管活动物质释放有关。

1.2.2预见性护理

为规避低血容量性低血压的发生,需要护士上机前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扩容等措施纠正低血容量,待血压平稳后再上机;个性化调节各参数,从低血流量开始治疗,根据血压、心率变化逐步调节血流速度;要求白蛋白透析液流速与血流速度一致;降低透析液温度,刺激血管收缩;体外循环接通后半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干预,预防治疗初期有效循环血流量减少,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防止出现失血情况,术前了解凝血指标与消化道出血征兆及24小时出入水量,尿比重;根据评估结果了解出血倾向,个性化使用抗凝剂;观察呃逆等活动性出血的前兆症状,合理估计出血量,及时实施止血抢救。治疗前执行查对制度,了解白蛋白的浓度与有效期等信息。分离器破膜者及时更换分离器。在人工肝治疗前谨慎使用降压药,认识到降压药使用的危险性,并在治疗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窦性过缓表现,严重症状者静推阿托品等药物处理。血流灌注综合征者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用地塞米松处理,或是事先服用阿司匹林或潘生丁药物去预防。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与低血压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秩和检验其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性;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护理质量

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护理质量情况(±s,分)

指标

对照组

研究组

t

P

护理安全

87.23±1.41

93.38±2.32

13.345

0.000

专科操作

86.41±1.23

92.26±3.25

14.716

0.000

工作标准

86.26±0.86

95.17±3.11

14.438

0.000

制度执行

87.32±1.16

96.26±1.26

15.209

0.000

服务态度

86.24±1.23

96.33±2.45

13.123

0.000

2.3低血压发生率

研究组的低血压发生率为5.00%(1/20),对照组为30.00%(6/2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329,P=0.037)。

3讨论

肝衰竭患者受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对人工肝治疗的耐受度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低血压是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与自身体质条件因素和护理服务不到位等原因有关[3-4]。需要护士围绕失血和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引起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提前采取防护措施干预,提高护理工作的前瞻性和个体化等特点。并加强治疗中的病情监测与生命体征观察,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合理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等机体内态环境稳定,提高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疗效与安全程度[5]

综上所述,低血压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人工肝疗法的安全可靠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施欢.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的肝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3,34(02):85-87+108.

[2]胡东燕,王红,李文渊等.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模式人工肝治疗中低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9):2078-2083.

[3]任亮,王贵霞,唐文君等.两种模式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4.

[4]韩欢欢. 预见性护理在肝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 22 (16): 111-114.

[5]周甜芬.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 (18): 30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