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猝死率高?院外急救知识需掌握!

/ 2

心脏骤停猝死率高?院外急救知识需掌握!

 单成威

 东莞东华医院急诊门诊  523110

心脏作为具有泵血功能的器官,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致全身血液循环中断而出现的循环代谢衰竭状态。心脏骤停发生4-6min后,机体各脏器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并随之出现生物学死亡,猝死率高达95%[1]。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除突发性心脏疾病外,溺水、触电、外伤、过敏、中毒、异物吸入等意外事件均可引发“心脏骤停”,因此,听似凶险可怕的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医学上,心脏骤停后4min 内为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2],急救必须争分夺秒,但由于专业的医护急救人员不可能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神兵天降”,所以心脏骤停猝死的预防更多有赖于公众院外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以便当身边的亲人、朋友或他人发生心脏骤停时能够当机立断,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从而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那么,遇到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急救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快速识别

快速、准确识别心脏骤停是心脏骤停院外急救的基础。但在识别并进行各种施救行为之前,首先是要确保周围环境对患者和自己相对安全,如果环境不安全,则需将患者带离现场至安全的地方。然后根据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通过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的观察、判断,准确并快速识别心脏骤停:

意识消失。意识消失即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施救者可于患者耳边高声呼唤,询问情况,并用双手轻拍患者的双肩,查看身体有无反应。如果患者不睁眼、不说话、身体无活动,即可判断为无意识。

呼吸停止。呼吸暂停为心脏骤停的主要表现之一。施救者可用“听”和“看”的方法检查患者呼吸状态,“听”是将患者平躺于地面之后,用耳朵贴在患者胸前听心脏部位是否有声音;“看”是伏在地上,视线与患者身体呈水平位,

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规律性的起伏。若胸前无心跳音,或胸部无起伏,即可判断为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有无颈动脉搏动是判断有无心跳的主要标准。施救者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弯曲收拢),先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然后向侧旁移动约2cm,直至气管—颈胸锁乳突肌间的凹槽中,用指腹感受颈动脉有无波动感,如无搏动即可判断心跳停止。

通过上述体征的检查和判断,在高度怀疑或确定患者心脏骤停后,此时需立即寻求支援,拨打120,等待救援。

第二步:开放气道

在等待120救援期间一定不能“坐以待毙”,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心脏骤停成功复苏的关键。首先,松解衣物,保持空气的相对流通,避免领带、腰带等对患者产生束缚力而增加心脏压力增大,限制胸廓起伏;然后,协助或移动患者呈仰卧位,检查患者口腔、鼻腔通畅情况,发现口腔、鼻腔有无异物、呕吐物时,及时掏出,或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顺位引流出来。最后,初步判断患者有无颈椎损伤,无颈椎损伤者采用仰额抬颏法开通气道,即托下颌,压额头,使下颌上翘,头部后仰,以利于通气;而有颈椎损伤嫌疑者,应采用托颌法开放气道,即施救者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余四指将下颌托住,抬下领,使下齿高于上齿,以促进通气[3]

第三步: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借助外界力量作用使胸廓快速收缩,促进胸腔内压力的增加及动脉内压力的升高,从而驱动血液流动及其在周身的分布,维持各脏器组织获得暂时的血液灌注及循环呼吸,在救护车到达之前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但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这是导致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急救失败的主要原因。那么胸外按压究竟该如何开展呢?

胸外按压正确姿势:首先,确定按压部位,即患者胸部中央(双乳头水平连线中点位置;然后,采用正确的按压手法,即患者取平卧位,施救者跪于病人一侧,左手掌根置于按压点,右手手掌重叠于左手之上,双手手指交叉并翘起,双肘关节与胸骨垂直呈90°,利用上身的重力快速下压胸壁。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深度(胸外按压下患者胸骨的下沉幅度)应大于5厘米。最后,把握规律的按压和放松时间,二者时间比约为1:1,促使患者胸廓充分回弹,使心脏保持规律地泵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4]

胸外按压注意事项:一是按压深度保持在5厘米以上、6厘米以内,避免按压深度不足,无法对心脏产生有效压力,导致血液流动驱动效果差;同时避免按压深度过深对患者胸腔、胸骨造成损伤;二是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次/min,避免频率过慢造成患者心脏舒张期延长,增加心脏射血量,进而加重心脏负荷;同时避免频率过慢,造成患者胸廓回弹不充分,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不足。三是胸外按压强调持续性,按压中断后患者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如果中断时间过长将会对心脏骤停急救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院外急救中胸外按压尽量减少中断,若出现中断,中断时间也应控制在10秒以内。所以胸外按压操作过程中应积极寻求周围帮助,多人接力,以保证按压质量。

第四步:人工呼吸

心脏骤停患者心跳停止、自主呼吸停止,各脏器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而人工呼吸的目的是在外力作用下将新鲜的空气有节律地“吹”进患者肺组织内,进行被动的气体交换。心脏骤停急救中,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配合进行,在驱动血流的同时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提高机体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同样,在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时应掌握正确的方法:施救者一只手食指、拇指将患者鼻子捏住,另一只手握住患者颏部保持患者头部呈后仰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嘴唇将患者嘴巴包围,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持续时间1s以上。同时,按压、通气比例为30 : 2,即30次的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另外,针对不愿意或不配合开展人工呼吸的患者,可持续开展第三步的胸外按压。

第五步:体外除颤

体外除颤通过给予精确的电冲击,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它能在黄金急救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以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为代表的心脏急救设备被誉为心脏骤停的“救命神器”,具有简单易用、安全可靠、高效快速等特点。因此,当心脏骤停院外急救过程中,如果能够取到附近的ADE,可尽早使用AED进行抢救。且使用AED并不复杂,无需专业医疗人员也可操作,只需按照设备上的语音指示进行开机、贴片、放电,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回一条生命。

通过上述五步急救措施的开展,当患者颈动脉搏动均匀、胸廓有起伏、口唇黏膜颜色变为红润、瞳孔出现光反射时,即可认为是急救成功的指证,待120救护车达到现场后即可开展进一步的院内治疗。

  总体而言,心脏骤停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掌握科学、有效的急救方法及规范、正确的急救步骤可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淑虹, 赵曼云, 刘妍.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24, 39 (03): 317-321.

[2] 何丽君. 人人都该掌握的心跳骤停急救护理[J]. 家庭生活指南, 2023, 39 (09): 116-117.

[3] 金娴. 学会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 (06): 68.

[4] 袁健瑛, 高永莉. 旁观者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现场急救中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21, 36 (16): 1482-1485.

作者简介:单成威1989.9.10,男,本科,广东省广州市,主治医师,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