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院前急救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及急救效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2

规范化院前急救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及急救效率的影响

高旺林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 湖北浠水 438200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院前急救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及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急诊收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参与研究。根据入院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均为由家属送入医院治疗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观察组为拨打急救电话后由急救车到达现场接患者入院患者,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结果:观察组RR、HR、SBP、DBP低于对照组,入院至心电图开展时间、入院至介入治疗开展时间短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院前急救可有效稳定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结果。

[关键词]规范化院前急救;急诊;心肌梗死;生命体征;急救效率

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危重症,患者起病急、风险高,尽早对该病患者开展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1]。对于拨打急救电话入院的患者来说,在接通电话时就将医护人员与患者联系在一起,临床医生应利用接诊后至入院前的宝贵时间,对患者开展院前急救,以争取宝贵的急救时间,挽救其生命。本文观察规范化院前急救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及急救效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急诊收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参与研究。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2)首次发病。3)认知功能正常。4)无明显沟通障碍。5)知晓研究。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严重不全。2)肿瘤。3)合并其他急性疾病。根据入院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7~67岁、平均(59.32±5.36)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心尖、左心室前壁、左心室后壁、室前隔前2/3的患者分别有19例、16例、12例、13例。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9~67岁、平均(59.39±5.31)岁,其中梗死部位为心尖、左心室前壁、左心室后壁、室前隔前2/3的患者分别有20例、17例、11例、12例。以上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均为由家属送入医院治疗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观察组为拨打急救电话后由急救车到达现场接患者入院患者,因此实施了规范化院前急救,具体方法为:1)组间院前急救小组,总结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院前急救方案。为急救车配备基础检查仪器及心肌梗死常规用药。2)接到急诊电话后,医生随急救车赶往现场。医生在赶往现场的途中通过电话联系现场人员,确认现场的具体位置,并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安抚患者情绪,指导其自救。3)借助车上的仪器和工具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让患者吸氧,为其建立静脉通路,使用扩血管、镇静药物。4)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与家属沟通,说明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提前联系院内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时给予除颤、心肺复苏等治疗措施。5)到达医院后,与院内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告知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入院至心电图开展时间、入院至介入治疗开展时间。观察急救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命体征及急救效率

观察组RR、HR、SBP、DBP低于对照组,入院至心电图开展时间、入院至介入治疗开展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生命体征及急救效率(x±s)

组别

RR(次/min)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

入院至心电图开展时间(min)

入院至介入治疗开展时间(min)

对照组(n=60)

26.11±5.25

101.34±15.25

153.42±16.95

92.52±9.22

5.62±1.76

52.53±17.24

观察组(n=60)

22.34±3.16

92.52±12.37

144.04±13.22

88.23±7.56

4.97±1.21

46.62±15.05

t

4.766

3.479

3.380

2.787

2.357

2.000

P

<0.001

0.001

0.001

0.006

0.020

0.048

2.2急救结果

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急救结果[例(%)]

组别

室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左心衰竭

死亡

对照组(n=60)

12(20.00)

8(13.33)

7(11.67)

8(13.33)

观察组(n=60)

4(6.67)

2(3.33)

1(1.67)

2(3.33)

χ2

4.615

3.927

4.821

3.927

P

0.032

0.048

0.028

0.048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半以上的几率会在发病1h内死亡,而很多患者此时未能得到任何治疗,甚至仍在院外[2]。导致患者未能及时开展治疗的原因主要是就诊延迟、院前转运延迟、急诊等待时间过长、治疗准备时间过长等,因此将上述时间缩短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改善其预后具有关键作用。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院前急救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基本任务是将患者安全、快速地转运至医院,快速开展有效治疗,其关键是缩短院前延误时间,以最大化提高急救成功率[4]。临床医生在到达现场前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可以准确了解现场位置,使急救车快速、准确地到达,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还可以安抚患者的情绪,防止情绪波动造成不良影响。在现场为患者用药治疗可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等措施可以减少入院后的准备措施[5]。转运患者过程中与院内沟通可以让院内医护人员提前准备治疗仪器和工具,进一步缩短治疗开展时间。这些规范化院前急救措施的实施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使整个抢救过程趋于科学化。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规范化院前急救可有效稳定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结果。

参考文献

[1]何叶.流程管理理念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生命体征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1):86-89.

[2]赫然.院前急救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1,34(15):134-136.

[3]林明峰.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6):7-8,95.

[4]何叶.流程管理理念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生命体征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1):86-89.

[5]杨叶,秦国良.急性心肌梗死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与患者预后价值的内在联系[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10):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