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儿科中成药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2

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儿科中成药思考

李林1 苏存丽2  田志远3 通讯作者:邹爽4

1.中国人民解放军32295部队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2.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乌海市    016030

3.中国人民解放军32295部队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4.中国人民解放军32295部队      辽宁省辽阳市    111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儿科中成药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思考,评估其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计120例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儿科中成药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临床判断,确定使用的儿科中成药种类和剂量。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较短,且康复率较高。结论:儿科中成药在儿童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临床用药特点包括剂型适合儿童口服、服药时间短、疗效迅速等。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中成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临床用药特点儿科中成药;思考对策

引言

儿科中成药是指适用于儿童患者的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儿科中成药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用药特点。由于儿童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同于成人,因此在儿童患者中应用中成药时需要考虑到其特殊性。本文旨在探讨儿科中成药的临床用药特点,包括药物剂型选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药物安全性等方面。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科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计120例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性别:男性40例,女性20例,对照组(60例)性别: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平均从2岁到8岁不等。病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包括了发热、咳嗽、感冒和腹痛等常见病症。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儿科中成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温胆汤: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等症状。剂量为1-3岁儿童每次1袋,4-7岁儿童每次2袋,8-12岁儿童每次3袋,每日3次;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剂量为1-3岁儿童每次5mL,4-7岁儿童每次7.5mL,8-12岁儿童每次10mL,每日3次。(2)儿童腹泻:小儿止泻糖浆:适用于腹泻、肠胃功能紊乱等症状。剂量为1-3岁儿童每次2.5mL,4-7岁儿童每次5mL,8-12岁儿童每次10mL,每日3次;小儿藿香正气口服液:适用于腹泻、脾胃虚弱等症状。剂量为1-3岁儿童每次5mL,4-7岁儿童每次7.5mL,8-12岁儿童每次10mL,每日3次。(3)儿童咳嗽:小儿止咳糖浆:适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状。剂量为1-3岁儿童每次2.5mL,4-7岁儿童每次5mL,8-12岁儿童每次10mL,每日3次;小儿川贝止咳口服液:适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状。剂量为1-3岁儿童每次2.5mL,4-7岁儿童每次5mL,8-12岁儿童每次10mL,每日3次。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儿科中成药时,应遵循医嘱,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使用药物,并定期复诊以监测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较短,且康复率较高。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的改善程度适度。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观察组的病情好转时间为7天,比对照组的12天更短,且观察组的康复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5%。本研究结果表明儿科中成药在儿童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够加速病情的好转和康复。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确保儿科中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不良反应、病情好转时间、康复率

组别

例数

临床症状

体征变化

不良反应发生率

病情好转时间

康复率

对照组

60

显著改善

显著改善

5%

7天

90%

观察组

60

适度改善

适度改善

12%

12天

75%

3讨论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制成的成药剂型,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药品。中成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能够综合调节机体功能,具有较好的整体疗效。中成药常采用传统制剂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易于储藏和使用。中成药大多采用口服给药途径,便于患者服用,且剂型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中成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数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中成药具有多成分综合调节、传统制剂工艺、多样化剂型和丰富临床经验等特点,是中医药特有的药物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儿童患者对于药物的剂型有特殊的需求。例如,幼儿往往难以吞咽大颗粒的药片,因此可以选择颗粒剂或口服液剂型。另外,由于儿童的口味偏好和嗜好变化较大,药物的味道宜适应儿童的口味,以增加儿童的依从性。儿童的药物剂量需要按照其年龄、体重和生理情况进行计算。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也不同。例如,对于幼儿,常采用体表面积法计算剂量,而对于学龄儿童,则可根据体重进行剂量计算。此外,还需要根据儿童的肝肾功能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儿童患者的给药途径选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特性、儿童的年龄和病情等因素。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途径,但对于年幼的婴幼儿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其他途径,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或局部涂抹等。给药途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药物的吸收速度、药效持续时间和儿童的耐受性等因素儿童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敏感,药物的安全性是儿科中成药应用的重要考虑因素。在选择中成药时,需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禁忌症和适应症等信息,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同时,定期监测儿童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儿科中成药的特点包括药物剂型选择的特殊性、剂量计算的个体化、给药途径的灵活性和药物安全性的重视。在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需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合理选择儿科中成药,以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中成药是指适用于儿童患者的中药制剂,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儿科中成药的治疗内容和剂量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儿科中成药的临床用药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和病理特点,药物剂型选择、剂量计算、给药途径和药物安全性等方面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儿童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何燕,黄健飞.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儿科中成药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8):93-94.

[2]李艳,宋亚刚,苗明三.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儿科中成药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5):210-216.

[3]吴兰花.我院儿科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6):126-128.

[4]鄂翔.某院儿科140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08):73-75.

[5]张冰,吕锦涛,张晓朦,等.基于中成药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完善的临床药学服务策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0):99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