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3

城乡规划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张兴娥

河北巨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对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合理规划管理资源可以解决城乡资源配置利用问题,这种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同时,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协调发展也在实施国家实施的综合空间规划发展,并确保该方案的总体目标、原则和执行步骤能够相互联系和整合。因此,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对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现状;未来发展

1 城乡规划概述

城乡规划根据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需求,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设计和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和农村的有序发展。城乡规划涉及土地利用规划、交通、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旨在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城乡规划需要考虑人口、经济、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城乡规划通俗地说可以分为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旨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村庄规划主要涉及农田的合理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规划和村庄规划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了城乡规划体系。

2 城乡规划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城乡规划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其原则包括科学性、综合性、周期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科学性要求依据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科学决策;综合性要求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周期性要求根据不同阶段和需求调整规划;连续性要求规划工作不断推进,循序渐进;灵活性要求顺应时代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这些目标和原则共同构成了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框架,为推动城乡规划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3 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要求

城乡规划建设中生态城乡规划设计的要求主要表现为:(1)社会要求。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自觉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要求消费模式日趋生态化,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成为自觉行为;要求人们生理和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且能自动调谐;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要求城乡交通便捷安全。具有以上含义的生态城乡(地区)已远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人类生态。(2)经济要求。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要求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生态农业的全方位实施;实施工业的清洁生产,从改进生产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综合利用等生产和服务的全环节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大面积推广生态化交通方式、生态化旅游方式和生态化住区方式,以节能、节水、无污染、高舒适度为目标具有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自然空调技术、雨水收集和污水资源化技术、环保建材等的生态建筑和环保屋普及发展。(3)环境要求。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生态城乡规划设计要求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保护好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有良好的区域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合理地利用好各类土地,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的合理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获得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4 城乡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城乡规划中的环境与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给很多城市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节约资源,合理用地,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两会中,环境与人口的关系再次成为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城乡规划的管理工作中,人口的不断膨胀和随之而来的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据调查,一个城市10年中未来户籍非农人口的增长速率为2.8%~3.2%之间,而半年以上暂住人口的增长速率则为5.0%~6.0%之间。如此激增的人口增长率不仅会影响城市的稳定性,而且让城市的环境承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而在乡村,由于地势偏僻,人烟稀少,监管制度的松懈,因此,重工业等化学工厂在此肆意建造和开发,导致把城市废水、废气都大量排放至乡村的湖泊河流中,造成乡村的人口用水拮据,且水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加之青年人都纷纷外出打工,则又出现无人耕农,土地荒废的尴尬境地。因此,做好环境与人口的协调规划工作,保证人口分布均匀,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是社会、政府的当务之急。

4.2 公众参与效果不佳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大城市的相关部门也成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决策人与执行者。很多市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公众参与的效果不佳。导致公共参与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很多意见和提议无法得到市民的支持,考虑问题缺乏整体性,导致很多想法和建议不具备可实施性。另一方面,城市治理的体制还不健全,市民参与体系还没有形成,许多好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的采纳;也许不能满足市民的生活,利用了不正当的条件。理想计划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4.3 土地资源利用率非常低

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这就导致了城市建设和规划质量的下降。比如,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大量的用地被工业用地占据,而公共设施的用地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进步,城市的广场、马路和建筑已成为城市对外界展示的重要标志。因此,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明显下降,导致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足。

4.4 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融合不到位

城乡规划建设的前提,是资源的统筹管理与合理运用在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分析中,发现两者融合的难度较大,很难为城乡一体化提供足够的动力。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土地使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需求不匹配,从而影响了城乡规划实施的效果。城乡规划的实施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资源利用,可以提升土地的价值,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到土地使用要求的影响,难以保证城乡规划实施的效果,从而制约了土地资源的管理。

5 城乡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5.1 实现科学化管理

为了保证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开展,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我国政府应该重视城乡规划管理。首先,政府应该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并建立科学化标准,从而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其次,相关的城乡规划管理人员应该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软件,改变城乡规划管理方式,从而保证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再次,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比如,建立全市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确保通过搭建技术线路。最后,管理人员要摒弃以往的手工操作,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把城乡规划中的信息用计算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大量劳动力,而且又能提高办公的效率;同时,还要加大对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数据进行更新,保证相关数据的实效性和完整性。总之,只有对城乡规划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城乡建设的发展。

5.2 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的重要作用,健全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

为切实发挥城乡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乡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城乡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文本的规定性和条款性,提高规划执行的力度。要把城乡体系规划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必须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城乡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应该把城乡体系规划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依据,并把它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乡合理发展,协调和处理区域中各城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防止重复建设的手段和行动依据,对乡村地区发展起引导作用。城乡体系规划不应只考虑“点”,即城乡的发展问题,而应点、线、面结合,即不但要对单个城乡、城乡网络进行研究,更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发展过程统一研究。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来分析研究,根据资源的合理配置来确定符合区内大多数城乡发展的方针,尽可能达到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状态,这是城乡体系规划在区域规划中担负的重要角色。

5.3 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

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实践中,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其对于城乡发展的指导和推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规划,引导和规范城乡规划设计活动,确保其与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一致。政府作为监管者和推动者,需要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参与则能够有效激发城乡规划的活力和创新性,推动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市场化进程。市场主体在规划设计中的参与,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城乡发展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然而,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协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不断优化和协调,避免出现政府过度干预或市场失控的情况,确保二者发挥各自优势。其次,城乡规划管理中的监管体系和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同时,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之间信息沟通和互动不畅也需要得到改善,以促进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背景下,政府和市场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4 保护生态环境和遗产资源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城市化进程中常常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文化遗产破坏,城乡规划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维护乡村风貌和城市形象。对于小城镇规划来说,要结合小城镇的实际情况,比如历史文化背景、区域地貌环境等,深入挖掘属于城镇自己的特色资源,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城镇的特色性规划。在特色小城镇规划中,依据城镇的特色资源,积极探寻与当地城镇规划相适应和符合的方案,使小城镇规划得以持续性发展。同时,应以生态建筑观、循环市场经济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以解决目前资源短缺的现状。在设计过程中,以技术为导向,以生物能、地热能、风力等清洁能源为主要手段,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总之,城乡规划管理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和谐共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和设计。在具体工作中,设计者应遵循规划管理的准则和要求,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提出的各种方案也要真正付诸实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何辉. 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13): 1-3.

[2]秦海玲. 城乡规划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J]. 新型城镇化, 2024, (05): 46-49.

[3]黄毅刚. 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路径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 4 (07): 90-93.

[4]余诗跃.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10): 216-218.

[5]席铭鑫. 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 [J]. 大众标准化, 2024, (03):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