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郑海涛

身份证号码421181199509106611 湖北省武汉市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对于节能节水的需求日益凸显,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因其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备受关注。然而,实际推广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经济投入与收益不平衡、运维与管理难度等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成为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应用

引言

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对节能节水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在行业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经济投入与收益不平衡、运维与管理难度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建筑节能节水技术的全面应用,助力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1.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定义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是指在建筑物的给水和排水系统中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给水系统中应用节水型器具,如低流量花洒、节水马桶等,以减少用水量。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如利用生活污水或雨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景观浇灌、车辆清洗、冲厕等非饮用目的,从而降低对新鲜水的需求。采用高效节能的给水设备和管材,如变频供水设备、节能水泵、无毒管材等,可显著降低电力和热能消耗。

2.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其应用

2.1低水量冲厕技术及其应用

低水量冲厕技术是一种有效降低冲厕水量的节能节水技术。传统冲厕系统每次冲洗通常需要使用6-9升的水,而低水量冲厕技术可将每次冲洗所需水量减少至4升以下,甚至更低。低水量冲厕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卫生间系统中。其中最常见的低水量冲厕技术包括:节水冲水箱技术,通过改进冲水箱结构和装置,减少每次冲洗时水箱内流入马桶的水量,实现节水效果。蓄压冲水系统技术,通过在冲水系统中增加蓄压装置,利用压力释放方式实现冲洗,减少了冲水量。对于家庭住宅、办公楼、商业综合体等场所,低水量冲厕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冲厕水的使用量,并减少供水消耗。

2.2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应用

中水回用技术是一种将家庭、商业和工业废水中除了厕所污水以外的废(污)水进行处理后重新利用的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将厨房、厕所、沐浴、洗衣、盥洗等活动产生的废(污)水进行处理,再用于坐便器的冲洗、浇灌绿化、冲洗道路、冲洗车辆等非饮用水用途。中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灰水收集系统、预处理系统和后处理系统。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如过滤、消毒等,就可以安全地用于冲洗马桶、浇灌花园等。在建筑领域,中水回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建筑物中。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大幅降低淡水的使用量,减轻对当地水资源的压力,同时降低排放废水导致的环境污染。

2.3其他相关节能节水技术及其应用

除了低水量冲厕技术和中水回用技术之外,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还涉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应用。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通过在建筑物屋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后用于景观灌溉、地面清洗等用途,减少了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智能供水系统,利用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实现对建筑内用水量的智能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漏水情况并采取措施,降低用水浪费。地源热泵系统,将建筑物废水中的热能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回收利用,用于供暖和热水,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管网压力管理技术,通过对给水管网的压力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节,减少管网漏水和能量损失,提高了供水系统的效率。

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3.1技术成熟度不高的问题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问题之一是技术成熟度不高。一些新兴技术可能在实践中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可能导致设备的不稳定性和性能波动,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此外,由于技术成熟度不高,可能存在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缺失,增加了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包括:加强科研与实践结合,开展系统的实地试验和长期监测,验证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不断提升技术成熟度。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的技术认证体系,规范技术应用和市场行为,保障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增强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3.2经济投入与收益不平衡的问题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常面临经济投入与收益不平衡的问题。引入新技术和设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包括购置成本、安装调试费用以及运行维护成本。节水节能效果的实现和收益的回报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甚至有时候收益并不直接显现,这就导致了投入与收益之间的不平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制定财政激励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补贴或专项资金支持等,降低技术引进的成本,平衡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加强成本效益分析,要求新技术或设备的提供商提供清晰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帮助用户明确投入后的预期收益和回报周期。提升沟通与宣传力度,通过多方位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各利益相关方的认知,让他们更加理解并愿意接受长期投资回报的概念。开展示范工程,积极推动先进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在一些典型项目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向社会展示其经济效益,为技术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运维与管理难度的问题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在运维与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新技术和设备可能涉及复杂的系统集成,需要专业维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由于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可能有限,导致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跟不上技术变革的步伐。此外,给排水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维修和故障排查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加强维护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升,配备专业的维护团队,中长期内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技术和设备的特点,提高维护效率和效果。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机制,包括定期巡检、保养与维护、故障排查等,确保设备和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应急措施以应对意外情况。引入智能化的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并提供远程支持,降低运维成本和难度。开展合作与共享,建立维护经验和知识的共享机制,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运维与管理难度问题。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运维与管理难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投入与收益不平衡、运维与管理难度等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系统化的解决。一方面要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提升各方利益相关方的认知和接受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和技术支持,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机制,利用智能化手段来降低管理难度。只有通过多管齐下,才能最终推动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殿伟.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02):77-79.

[2]廖志辉.试述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有效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2):187-189.

[3]韩颢,唐永智.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有效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9):136-138.

[4]陆研野.现代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与节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3(08):181-183.

[5]陈国栋.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有效应用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2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