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 3

作者简历:

姓名:李维珊

出生年月19891209

性别:女

籍贯:江苏

工作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职称或学历:中级工程师 本科

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造价管理

样刊邮寄详细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巨峰路915弄2号202室,李维珊收,15901971117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路径探析

李维珊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206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国内建筑业的进步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国内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强度。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份额的提升,有关企业必须强化自身对工程造价和建设成本的管控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同时减少工程项目的建设费用。有关施工单位必须全面落实工程造价的动态成本管理,以增强成本管理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成本优化控制

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施工企业需更有效的把控工程造价,大多施工企业慢慢重视动态管理及成本优化,如何降低企业成本,编制自有企业施工定额成为施工企业考虑的重点方向。各相关单位应配备高素质人才,推进数字化管理模式,从项目前期开始界入,从大量的项目中形成数据指标,拥有企业数据库,从而降低企业建安成本,促进企业飞速发展。

一、施工项目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控制最优原则

(一)全周期控制的举措

全周期控制就是要覆盖项目前期招投标开始至竣工之间的各个环节。在整个全周期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可视化、过程及时分析的管理方式,对项目所有阶段进行成本管理,助力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建设涉及内容多,容易面临众多因素影响,这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一定挑战。成本通常是指在生产经营各环节所需要支出的相关劳务及费用的总和,施工单位需关注不同环节造价变动。造价控制从全局层面出发应对各项资金问题在项目施工中,所有施工单位均需尽可能减少成本支出,以此为基础优化项目决策,提高施工方案合理性。

(二)全过程监测的举措

这一原则强调对施工全过程开展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降低各环节费用支出,以追求最大化经济利润。因此项目造价动态管理覆盖方案制定、招投标管理、过程结算等。各部门需参照施工阶段差异,明确相应的过程监控内容,完善过程监控机制,明确成本控制方向,对所耗费的各项资源进行梳理,从而完成支出费用调整,并实现成本有效节约。

(三)全要素控制的举措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关联要素多,对施工费用加强控制,有助于降低施工单位成本支出,也需结合工期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梳理各项要素,并完成成本控制。项目建设环节耗费的直径较多,建设单位需强化成本控制意识,运用科学方式保障成本控制工作有序开展,有效降低企业各环节成本支出,通过预算管理动态监督机制,及时察觉成本计划实施偏差。现阶段不少施工单位过度关注施工成本,放松工期、质量、安全管理,造成整体效益下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从全局层面出发,探讨工期、质量以及安全管理之间的联系,提高造价管控效果,满足全要素成本控制需要,核实阶段性成本支出,关注成本支出和项目其他管理之间的关联,加强预算控制,尽量规避超预算现象,从而减少整体费用支出。

(四)全面监控的举措

大部分项目周期较长,造成施工难度增加,成本投入相对较多。施工单位购买原辅材料,安排现场人员,购买设备仪器等,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施工单位在成本控制中,需突出全面监控的重要性,对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设备仪器成本等加强控制,有助于动态测算、分析、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根据人工控制划分是否能成为成本影响的要素

按照人工流动性大的角度,一般可将施工成本影响因素分成两部分,即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在实际施工中,应加强人工控制,以提高项目整体控制效果,这就需要对部分因素进行针对性控制。突出保障全局的理念,在全局视野之下强调重点控制,分析与成本支出相关的各项影响因素,确保成本控制工作不出现盲区。如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机制,防止由于质量返工,或竣工验收不合格而引发资金损失。在项目设计环节,施工单位应发挥主导作用,与主管部门、业主加强沟通,保障设计合理性,规避工程变更造成成本浪费。

为降低项目变更可能,可实施有效措施加强比变更因素管理。科学编制组织设计方案,增强工期控制效果,以制度为导向推动成本控制工作开展,避免工期延误引发施工成本、管理成本增多。

相比而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受人工控制的因素较少。主要与宏观政策变化、市场设备购买或租赁定价等有关。大多数施工单位自有资金不多,一些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融资获得。这意味着利率提高或汇率提高时,施工单位成本支出增多,收益能力下降。

(二)根据时间因素划分的成本影响因素

在落实建筑成本管理时,可参照时间因素,对各项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工程造价影响因素较多,从时间角度分类,可将这些因素细分成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前者包括设备器械成本、基础准备成本,同时也涵盖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固定成本,且这些成本与时间变化无关。后者主要为与时间变化有关的建设费用,如部分准备成本、利率、税率等。

(三)难以预知的成本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主要在室外,整体施工环境较差,施工条件相对苛刻。这意味着在长时间施工安排中,可能会出现较难预料的成本影响因素,导致造价管理面临困难,成本控制存在不确定性。如前文所述的宏观影响因素属于难以预知的因素,具有不可抗拒的特点。若不可抗拒因素出现,往往会造成施工单位成本波动较大,或考虑寻获更为合适的方式应对经济损失。

大多数建设工程施工时间长、覆盖专业多,受此影响容易成本控制困难,一些影响因素无法预知。如桥隧项目涉及领域多,成本控制专业性强,需通过现场地质勘查的方式推动项目,若遇到无法预料的灾害,会直接干扰项目进展,同时也会导致整体成本显著提升。

三、施工项目造价动态管理和成本最优控制举措

(一)建筑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成本管理

在项目初期阶段,管理人员需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形成主动成本控制思维,取代原先被动成本监督思维,同时强调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关联,完善工程造价制度,对成本支出加强控制,提高动态造价管理效果。

在项目决策阶段,负责部门需前往现场加强实地考察,全面了解施工情况,积极收集、整合资料信息,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各参与方按照自身实际所需更新成本控制方案,明确成本控制措施对应责任人,提高施工方案设计合理性,确保成本管理和造价管理挂钩,保障施工方案执行效果,防止施工方案不合理引发成本超标。参照项目施工进展,对项目技术要求、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强调前期设计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成本支出情况,运用动态跟踪的途径及时纠正成本计划偏差,从而提高决策科学性,为工程造价管理有序开展创造条件。

(二)建筑项目招标阶段的有效措施

项目成本管理需突出动态优化的特点,尤其关注招投标环节如何开展成本控制。招标阶段积极引入成本最优理念,明确需要重点控制的环节,尽最大程度避免超预算现象出现,进而全面提高成本控制效果。项目造价招标管理,需制定管理目标,结合成本核算,丰富成本控制途径,以目标为导向降低总支出,并设定相应的招标成本管理制度,并推出配套实施规章,营造良好的招标成本管理氛围。以招投标实际需要为基础,强化造价管理意识,分别从施工单位资质、项目信息、施工方案选择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提高信息收集、整合效果,及时完成信息分析,挖掘数据信息价值。招投标负责部门可分别从造价控制、施工控制角度出发,优化招投标过程,积极对项目成本进行动态把关,掌握各环节施工计划,形成相应的成本分析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招投标管理效果,提高业内竞争力,也有助于完善成本控制体系,与施工方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签订施工协议或项目合同时,需关注项目造价管控进展,分析如何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依法依规形成协议条款,确保条款内容具备可实施性。施工协议或项目合同应提前由专业人士把关,保障内容有效性,为后续成本控制打牢基础。

(三)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建筑项目设计有助于施工推进,是项目建设的基础。设计方应根据项目建设目标,科学设计及项目图纸,及时进行工艺交底。这不仅可保障项目施工质量,也有助于成本控制工作开展,让建设成本下降至最低范围。管理人员需注重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参照成本控制清单开展工作,对项目总成本、阶段性成本进行分析,依托实地考察和风险分析,尽可能提高成本计划可实施性。

设计人员应统筹施工需要,经过实地调查之后出具成本分析报告,运用定额分配的方式,明确成本支出范围,以此为基础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成本不高于上线呢。建筑项目施工方案关联内容多,需提前充分考虑,尽可能减少工程变更,防止返工修改引发的成本浪费。

(四)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施工环节成本耗费较多,是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项目施工单位而言,施工阶段所有环节均耗费较多成本,且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均有关联,不同管理需求之间具有相关性,均会引发成本提升。管理部门需梳理不同时间段成本支出,制定成本控制时间节点,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失效引发成本增多。各环节参与人员需分别从材料进场、机械设备购置或租赁、劳动力安排、工艺推进等方向出发,把握造价管理需要,切实提高项目整体成本合理性。

1.建筑材料

工程造价管理者需关注如何提高材料采购效果,加强采购环节成本控制,通过提升采购成本控制的方式,从整体层面出发节约成本。对主要物件的市场信息进行收集,预测后续一段时间内的市场定价变化,在与存货管理岗位沟通之后,采取低价购买囤货的方式降低采购总支出。结合后续工程施工需要,通过提前采购的方式保障到货,避免由于采购不及时、物流延迟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完善建筑材料管理机制,规避材料损坏,提高材料进场管理效果,进而优化成本管理流程。

2.建设施工设备

施工单位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状态,了解设备运行稳定性,判断设备能否有效使用。现场设备应明确管理责任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可考虑运用合理的维护方式,让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对无需继续租用的设备,需及时清退,若设备缺少,应提前采购或商讨租赁。

复杂度较高的工程项目,若需配备大型专业机械设备,一般以租赁的途径获得,以减少成本支出。设备租赁之后应加强管理,避免设备闲置浪费,同时对设备超负荷使用进行管理。设备管理者需参与租赁,对功能、运行稳定性等进行检查,规避设备安全隐患,杜绝设备事故,防止不必要的质量成本、安全成本支出。

3.施工工艺

在全面落实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案时,需构建与成本控制有关的权责分配制度,确保各参与方明确施工工艺,避免影响施工进展,或由于质量不达标而返工,导致工程造价居高不下。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需发挥主导作用,普及施工工艺,定期开展工艺交底,为施工班组分配技术指导,动态进行工艺监控,对察觉的工艺问题进行整改。尤其需关注隐蔽工程检查,防止后续施工遇到质量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项目整体效率,也能够将成本支出控制在预期范围。

  1. 项目竣工后的指标分析

项目竣工备案审计完毕后,施工单位应组织各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械成本进行最终测算,形成成本数据报告并进入企业数据库,当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达到一定比例后,可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可使各分部分项的单一指标与企业平均指标形成对比,偏差率较高时,进行重点分析。

经过数据化的管理后,企业可行程自己的数据化指标。已建项目的数据直接可推算出相似拟建项目的工期及成本,更有助于企业后期新项目的投标及谈判工作。

四、结语

在开展项目的施工全过程中,对项目的造价进行动态化管理,有效推进数字化管理模式,指标集中对比,过程中动态纠偏,竣工后指标分析,成本数据可形成企业数据库,既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后期项目的推进也有很大帮助。但在实施数据库动态纠偏时,施工单位要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普遍性及特殊性,最终实现动态管理及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闯.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J]. 砖瓦世界,2024(3):175-177.

[2] 李龙飞.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J].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2024,3(5).

[3] 魏传玉.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的BIM技术运用分析[J]. 数字化用户,2024(24):179-180.

[4] 谢天,王寅.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 工程管理,2022,3(3):76-78.

[5] 邵玉飞.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策略[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2(6):3127-3128.

[6] 田园.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措施[J]. 四川建材,2023,49(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