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方法

尤明非

130125198911289019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裂缝,给建筑的结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带来潜在风险。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方法

1 混凝土工程裂缝及治理措施概述

混凝土结构裂缝对工程整体质量有很大影响,是造成工程破坏的普遍问题。大量裂缝会使工程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对建筑物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建筑物坍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防止和修补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防止混凝土裂缝是预防施工前进行的。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并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同时,在混凝土配制和浇筑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搅拌时间,以及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其次,修补已有裂缝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方法。在施工后,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应该及时进行修补。修补的方法可以采用填缝、翻修、加固等方式,具体方法需要根据裂缝的情况进行选择。修补后,还应该对混凝土进行加固和防护处理,以防止裂缝再次出现。无论是防止还是修补混凝土裂缝,都能提高混凝土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功能。因为混凝土裂缝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修补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会对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裂缝的成因多种多样,深入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裂缝至关重要。

首先,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是裂缝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使用的水泥、骨料、添加剂等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不稳定,进而产生裂缝。例如,水泥的强度等级过低、骨料中的含泥量过高、添加剂的种类和掺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从而产生裂缝。

其次,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充分、养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蜂窝等缺陷,这些缺陷在受到外部荷载或温度变化时,容易产生裂缝。此外,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裂缝。

另外,结构设计和荷载分析的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梁板跨度过大、截面尺寸过小等,或者荷载分析不准确,如荷载取值偏小、荷载组合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应力和变形,从而产生裂缝。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管理、结构设计和荷载分析等方面。为了避免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优化结构设计和荷载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养护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问题,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治理方法分析

3.1 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1)精心选择与管理供应商

为了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首先需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定的产品质量,还应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的可控性。同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其产品质量、交货能力、价格和服务等方面,以确保其始终符合工程要求。

(2)严格进行原材料验收与检测

每批进场的原材料都应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对于水泥、骨料(砂、石)、掺合料等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工程要求进行强度、稳定性、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关键指标的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入库并使用。

(3)科学抽样检测与记录保存

为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应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录保存。抽样检测的频率和数量应根据材料的性质、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工程要求来确定。同时,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质量档案,方便后续追溯和质量控制。

(4)妥善贮存与管理原材料

在贮存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原材料发生质量损失或变化。对于易受潮、易结块的水泥等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应进行分类存放,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原材料的库存量和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完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首先,一旦建筑工程完工,必须立即进行定位、测量、弹线等措施。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工人们检查建筑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发现任何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工人们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从而确保建筑物的质量符合要求。其次,禁止使用大规模物资。在24小时后,方可使用小规模物资,并要求轻装、轻卸、分散堆置。这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结构受到过度重量的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下降。轻装、轻卸、分散堆置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受力压力,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第三,建筑工人不得在三天内进行楼顶模板及其周围的墙壁的安装,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这是因为在建筑物的结构尚未完全稳定之前,安装模板和墙壁可能会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建筑工人应该等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后再进行安装。第四,建筑工人要采取加固横梁、竖梁等措施,增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这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可以承受各种力量,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加固横梁、竖梁等措施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从而确保建筑物的质量符合要求。最后,建筑工人应该更换旧的木模、跳板等来覆盖新的建筑物,减少建筑物的受力影响,防止出现裂纹。这是因为旧的木模、跳板等可能会对新的建筑物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下降。因此,建筑工人应该及时更换旧的木模、跳板等,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符合要求。

3.3 全面做好养护与保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和保护工作,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起皮等问题。养护时间和方法应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强度等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在养护期间,应定期检查混凝土的表面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还应避免对混凝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或污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修复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外观质量的重要工作。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加固措施和维护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和修复混凝土裂缝,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应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不断积累和分享经验,推动混凝土裂缝预防与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宁志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方法[J].陶瓷,2023,(12):198-200.

[2]刘志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方法[J].石材,2023,(09):114-116.

[3]赫荣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治理方法[J].海峡科学,2023,(0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