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研究型审计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梁常莹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徐汇区200233

摘要:研究型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当前研究型审计面临着技术与方法局限性、人员素质与能力不足以及组织文化与环境的制约等多重挑战与困境。为了推动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了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加强资源保障等路径与策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克服研究型审计的瓶颈问题,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内部审计;数据分析技术;人才培养;资源保障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内部审计在保障组织健康运行、提升治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然而,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组织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效率提升的需求,因此,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研究型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法,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融入审计实践中,为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它强调审计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通过深入研究被审计对象的业务特点、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切实发挥审计“防风险、强管理、促发展、创价值”的作用,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1 研究型审计的概念

研究型审计是一种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应用于审计工作的方法论。它强调在审计过程中,深入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以全面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其核心理念在于将审计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通过现象研究本质,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研究型审计具有数据驱动和系统分析的特点。它依赖于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的形成。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定量、定性或混合方法处理各种复杂数据。同时,研究型审计还强调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挖掘,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研究型审计不仅关注揭示问题,更注重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它要求审计人员在掌握项目针对性和相关性的政策、体制、制度、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建议旨在提升被审计对象的运营效率、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内部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组织健康发展的目标。

此外,研究型审计还鼓励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与被审计对象的互动,审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从而提出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实现审计工作的双赢局面,提升审计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2 研究型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2.1 技术与方法的局限性

研究型审计对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的要求极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对象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然而,当前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难以应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

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侧重于财务报表的核实和内部控制的评价,而研究型审计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然而,当前审计人员在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型审计的发展。

2.2 人员素质与能力的不足

现实中,部分审计人员可能面临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思维方式局限的问题。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审计场景时,他们可能难以迅速把握问题的核心,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此外,一些审计人员长期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式,对于研究型审计这种新型审计模式可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他们缺乏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型审计的推广和应用,也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组织文化与环境的制约

传统的审计观念在组织中往往根深蒂固,审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遵循既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审计人员难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型审计,可能对研究型审计持怀疑或抵触态度,认为它过于复杂、耗时,且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保守的文化氛围不仅不利于研究型审计的推广和应用,也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往往难以深入了解组织的实际情况。组织的业务特点、管理风格和风险状况都是复杂多变的,而审计人员可能由于时间、资源或权限的限制,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组织的各个方面。这导致研究型审计在分析和评估组织问题时可能存在偏差或遗漏,难以得出准确、全面的结论。

3研究型审计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3.1 推进AI数据智能化审计

研究型审计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中,引入AI数据智能化审计尤为重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被审计对象的数据量急剧增长,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已难以满足研究型审计的需求。因此,内部审计机构需要积极推进AI数据智能化审计,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AI数据智能化审计可包含多个模块及多个模块的数据联动,如合同智能化审计、采购智能化审计、财务智能化审计、制度智能化审计等。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运用算力、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审计人员有更多时间进行专业性的查证和研究,提高研究型审计效率,同时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首先,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定期举办专题培训、分享会等活动,提升审计人员在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积极引进具有创新思维和丰富经验的审计人才。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吸引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加入审计团队。这些新成员不仅能够带来新的思维和方法,还能为审计团队注入活力,推动研究型审计的深入开展。

此外,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也至关重要。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让审计人员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3.3 加强资源保障

加强资源保障意味着为审计团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研究型审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数据收集、技术研发、专业培训等方面,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优化经费分配等方式,可以确保审计团队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

加强人力资源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型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吸引和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和丰富经验的审计人才。通过加大招聘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可以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究型审计团队。

结语

研究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创新模式,在推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也不容忽视。通过引入AI数据智能化审计,我们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则能够构建一支具备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审计团队;而加强资源保障,则为研究型审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思芸,林耀东.推动研究型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05):114-116.

[2]聂卓凡.浅谈研究型审计如何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J].技术与市场,2024,31(02):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