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3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杨民浩 ,戴晓燕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要: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产生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人们找解决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法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行业中存在的循环产业链短、循环利用全过程管理困难、资源利用率低等现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智慧化管理的发展建议,以推动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深入发展,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

作者简介:杨民浩(2003-),湖北赤壁人,就读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专业方向:工程管理

通讯作者:戴晓燕(1975-),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

一、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垃圾循环产业链短、参与企业数量少

建筑垃圾循环产业链短是指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少,产业链不够完善。建筑垃圾循环产业链中,回收和再利用环节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建立起了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系统。但我国很多建筑垃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循环利用。导致建筑垃圾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收与利用,影响产业的可持续性和整体效益。其次,企业参与度有限。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2020年5至12月,全国共有238个建筑垃圾处理处置项目中标,总投资额达68.19亿元。而2021年1至2月,这一数字上升至366个项目,总投资额则达到了135.82亿元。[1]可见,近年来国内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迅速增长。然而,由于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不够成熟,利用率低,且技术门槛较低,盈利模式不明确,管理模式相对粗放。这些因素导致企业难以获得持续的利润来源,使得已建成的规模化生产线实际产能未能充分释放,且大多处于亏损状态。这也制约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可持续性。

1.2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全过程管理难度大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全过程管理涉及建筑垃圾的源头产生、中间运输、回收利用等多个阶段,见图1。源头产生和中间运输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管理阶段[2]其中,施工过程中管理水平不足、建筑垃圾运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点。

wps

图1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示意图

源头产生是建筑垃圾管理的起始环节。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未能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首先,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各工序未进行精确的预估,从而造成建材的损耗和损耗。其次,大多数建筑工人的素质不高,对建材的节约意识不强,所建构件质量不达标,无法通过质量验收,因此需要不断返工重做,也增加了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

中间运输,是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既造成了周围的环境污染,又影响到了城市的整体形象。[3]建筑废物运输行业中,违章现象频发,且形势严峻。部分机动车未按规定进行改装,为逃避处罚,故意涂污、遮盖号牌,有些车对“通行证”上规定的时间、时间、路线等都不予理会,有的甚至故意不办“通行证”。[4]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运输市场较为混乱,仍存在着“盗采、偷运、乱抛、乱抛”等问题。

1.3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不高

我国建筑垃圾废料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及设备相对滞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创新能力。由于建筑废料具有处理技术和设备不成熟、环保成本高、复杂性强等特点,导致建筑废料资源化利用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销售困难,市场接受度低。传统处理方法效率低、成本高,也无法满足循环利用需求。目前,建筑废料综合利用率仅约为10%,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见图2。因此,建筑废料综合利用仍需持续努力,面临着高效、高质、绿色处理建筑废料的艰巨任务。[5]

2  不同国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对比

二、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的必要性

2.1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的估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于减碳降碳目标具有显著效果,每回收1吨废旧物资可减少约3.72吨二氧化碳排放助于国家实现“双碳”目标。通过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废物变废为宝,促进高质量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大宗固体废物绿色处置,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建材

2.2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对建筑垃圾循环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智慧化管理,可以实现精准预测垃圾产生量和种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和处理,通过精准资源利用以及流程的优化,可提高循环利用率,有效促进了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推动传统建材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2.3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慧化管理系统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同时,通过精准的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通过智慧化管理技术提高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效

率和质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众认可度,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3.1政府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3.1.1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政策

当前,尽管国家已制定或修改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进入21世纪以后,建筑废物的处理工作也逐步开始进行,[6]见表1,相应的政策规范、管理方式等都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改进。目前,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更没有形成从收集、运输、加工到产品使用的一套完善的应用系统,更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型工业的规模化发展。

表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政策规范

颁布时间

技术规范名称

相关内容

2003年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明确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税收优惠

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与此同时,当地政府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排污收费。

2011年

《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生产原材料中掺混比例在30%以上的建筑材料,免征增值税;对使用建筑废料制造的自产砂石骨料免收增值税

2013年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正式开始实施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制度,地级以上城市要设立建筑垃圾集中处置中心

2015年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

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个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使之达到2亿2千万吨。

2018-2019年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等

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2020年

《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固废法》在新的形势下,提出了“强化再生资源利用,提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思路,倡导绿色生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国各法律中有关执法机构设置不统一,职能分工有交叉或者空缺之处,有关法律很难细化。应规范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建筑废物处置审批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申报程序和审批条件。在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费、专营等方面进行创新,对无照、非法运输、非法倾倒等行为进行处罚。[7]政府应不断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以确保从建筑垃圾的源头管控到施工现场。同时,政策层面应鼓励和推广可再生材料及其产品的使用,并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整个过程的在线监管。在采用特许经营权模式的区域,要明确资源利用率、高质高值利用的指标,提高准入门槛,以防止无序开发,避免资源浪费。

3.1.2搭建设城市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平台

为更加有效地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行全过程管理,政府应联合企业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智慧管理数字化平台,全面推进“无废城市”的智慧管理建设目标。从建筑垃圾源头规划,分类到运输路线,处置消纳和资源化利用等整个过程都要数字化的智慧管理,包括对装修垃圾进行报备、处理和结算,做到全流程智能化运营。可建立建筑垃圾智能化管控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物联网技术实现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进行智能化的监测和监控,建立建筑垃圾智能管理的应用标准和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城市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能力。

3.2企业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3.2.1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

企业应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建设工程建设中,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位置服务等先进技术,与住建局、环保局、规划局、市政等多个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和沟通,使建筑垃圾在精准管控、规范运输、综合处理等环节的协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可建设全新的“建筑垃圾智能管控系统”, 从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转运、消纳、资源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实施数字化监管,实现对建筑废弃物的全过程、全时段的精细控制。通过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回收等进行实时掌握,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控制依据,实现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有助于管理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2.2企业应注重提升全员智慧化管理水平

相关企业在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方面的同时,应注重提升员工数字化水平,并将绿色化和低碳化目标纳入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方向。[8]应重视内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制定专门的数字化技术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企业管理层应强化数字化转型意识,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将低碳化发展目标纳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范畴,以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此外,企业应注重基层员工的数字化软件应用能力,从而助力企业以绿色、低碳的方式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精确控制等多个方面,涉及到政府、相关企业、公众以及研究单位等主体,需要相关参与方在实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过程中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范晓玲,孔文艺,李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与展望[J].住宅产业,2023,(12):65-68.

[2]曹丹丹.城市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21.DOI:10.27362/d.cnki.gtsxy.2021.000197.

[3]陈为鉴,韩雪松,张自荣.长春市建筑垃圾现状调研及再利用途径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0(02):5-8.

[4]高晓芸.扬州市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20.DOI:10.27441/d.cnki.gyzdu.2020.001069.

[5]姚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1.DOI:10.26943/d.cnki.gbjzc.2021.000313.

[6] 韩永国.建筑垃圾再利用助力海绵城市建设[N].中

国建材报,2021-08-27(2)

[7]钱芳芳,孙文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3,13(02):16-18.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23.02.002.

[8]张雨菲.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中和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3.DOI:10.27623/d.cnki.gzkyu.2023.00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