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丁铁峰

昌黎县靖安镇初级中学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600

摘要:在现代教育制度下,家校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家校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全面和谐的成长环境。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家校共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此背景下,以“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深入剖析家校合作的现实困境,探索改善家校合作的策略,是当前教育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本篇文章主要探究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并为此提出改进策略,意在助力于家校共育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评价互动仪式链;家校共育;现实困境;改进策略

    “评价互动仪式链”是社会学家艾文·戈夫曼提出的,后来由 Randall Collins进一步完善的,它主要研究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何通过共同的符号、情绪和价值观来构建持续的社会联系。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家校共育的研究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父母与教师的互动方式、情感共鸣、价值观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为破解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共育的现实困境

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影响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有效的交流是建立共同情感和加强集体凝聚力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和教师的交流常常受到时空、认知等因素的限制,造成了信息传递不畅,产生了误解和偏见,缺乏有效的沟通,削弱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任基础,使家庭和学校很难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合力。而且学校共同教育目标的不同,更加剧了家庭学校教育的困境,在理想状态下,家庭和学校应该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形成共同的教育目的。但是由于不同的价值观,教育观念,对教育的期望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两者之间很难达成共识。比如,父母可能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师可能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社会适应性上。这种目标上的不一致性,不但使家校共育的方向与策略很难统一,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在家庭与学校间的预期压力差异,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学习动机。另外文化差异也成为了家校合作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里的学生越来越多,家校共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养方式,这些差异会导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产生误会与冲突,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共享文化符号是建立有效互动的关键,但由于文化差异,父母与教师之间很难找到共同的符号与意义,影响了合作过程中的互动品质。

二、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共育现实困境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高效沟通渠道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提供第一手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学校的整体发展情况,这种双向互动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家校间的信任和了解。为提高家长会的效果,学校可采取提前公布会议日程,保证家长会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为家长提供互动环节,使家长有更多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利用数字化平台,提高家校沟通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可通过开设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或利用专用的家校互动软件,发布学校新闻、通知、教育资源等。这些平台不仅能让信息快速传递,也能给父母提供及时的反馈。此外通过数组化平台所具备的资料分析功能,可让学校更了解家长所需及所需,进而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沟通与服务。例如,学校可通过“家校互动”软件的应用,解决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障碍,学校可以利用软件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一个电子档案,记录他们的学习成绩、出席率、课堂表现情况,家长可以即时查看。同时学校也可以将最新的通知、作业要求等信息发布在软件商,以便于家长及时了解。

(二)明确共育目标

     “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为改善家校合作的策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这一理论强调情感共鸣与集体认同,对优化家校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学校合作目标,是实现有效家校合作的首要步骤。从长远来看,可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双方应该在公开、坦诚的气氛中进行讨论,父母与老师应该分享他们对学生的观察与期待,并找出共同的焦点。而且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非常重要,它要求双方在讨论中确定的目标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战略与措施,如建立定期的家校沟通机制、家庭作业支持计划、行为激励计划等,这些行动计划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需要,适时调整。评价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对社会团体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在实施共同教育目标时,要保持一种积极的、鼓励的态度,父母与老师要互相支持,在孩子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归属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此外双方还应定期对合作目标的达成与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这种不断反馈的良性循环,将进一步加强家校互动,提高学校合作实践的有效性。

(三)增强文化包容性

    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探讨改善家校合作现实困境的对策,必须重视文化包容,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应积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活动,以促进不同家庭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不但能反应多元社会的多元文化,更能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学校应将多元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设置之中,这不仅仅是指在传统学科如文学、历史等学科中注入不同的文化元素,还应在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国的艺术作品、欣赏各国传统音乐,并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这一课程,同学们可以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与美。学校应该鼓励和推行家庭参与项目,尤其是能体现多文化的项目,如可定期举办国际性的文化文化节,让不同文化的家庭分享美食、艺术、传统风俗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让学生及家长有机会认识及体验多元文化,亦可增进校园文化的包容与尊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评价互动仪式链”这一理论视角出发,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家校合作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突破这一困境,有效开展家校共育,需要建立更畅通的沟通渠道、增强文化包容性等具体措施。同时也要不断反思与调整家校共育实践,以保证家校共育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唯有如此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实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颖. 例谈共情视角下的家校共育[J]. 江苏教育, 2022, (87): 64-66.

[2]张海燕, 王炎峰.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策略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 (10): 105-107.

[3]曹锦羽.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2, (09): 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