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刘佩

云南霖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在建筑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费用,是衡量工程项目经济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地探讨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旨在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建筑工程造价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全面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竞争力。

一、影响因素

(一)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直接关系到建筑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开发,对整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土地成本受地理位置、城市发展程度、土地用途等因素的影响。在城市中心地段,土地成本往往较高,因为这些地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商业、住宅等建筑项目的投资,导致土地供应相对紧张,土地成本也随之增加。而在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地区,土地成本一般较低,主要受市场需求、土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土地成本还受到土地所有权、土地用途规划、土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归属、土地使用权期限、土地使用政策等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土地的交易价格和成本。此外,土地用途规划也会对土地成本产生影响,例如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成本差异较大,规划调整和用地政策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土地成本的波动。

(二)市场变化

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和项目进度,因此,对市场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和有效控制至关重要。首先,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建材价格、人工成本等直接成本的波动,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总造价。例如,当建筑市场需求旺盛时,建材价格会上涨,人工成本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上升;相反,当市场需求低迷时,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可能会下降,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总造价。其次,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经济的繁荣与萧条、通货膨胀与紧缩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都会对建筑市场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经济繁荣时,建筑需求增加,市场供不应求,导致建筑工程造价上升;而经济不景气时,建筑市场需求下降,建筑工程项目竞争加剧,造价可能会下降。

(三)材料价格

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砂石、木材等,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首先,材料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建筑材料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材料价格的波动。例如,当市场需求旺盛时,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增加,供不应求,导致材料价格上涨;相反,当市场需求低迷时,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减少,供过于求,材料价格可能会下降。其次,材料价格还受到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建筑材料的价格与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直接相关,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化。同时,生产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的价格,包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的价格。

二、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一)完善设计方案

完善设计方案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基础和前提。设计方案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投资规模、施工工艺和材料使用,对工程造价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首先,要注重方案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评估。设计单位应组建造价评估小组,从工程规模、造价控制目标、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多方面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审,对比分析各方案的经济效益,优选投资较小、施工较为经济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建筑规范等因素,确保方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强化设计深度,提高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精细化程度。细化深化设计文件中的每一个节点,对建筑工程所需的每一项材料、工序作出明确定义和计算,做到应计尽计、应考尽考。避免因设计文件准备不足而产生变更、修改的情况,造成工程返工和费用增加。再次,设计单位应当与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加强沟通协调。设计单位应当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潜在的易发生的索赔风险或漏项详细分析,及时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后期的变更发生。此外,还要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在满足特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实现设计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设计和加工制造的费用。同时,推广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先进建造方式,应用信息化手段精准控制设计和工程造价。

(二)制定总概算制度

总概算对整个工程的投资规模、各阶段费用开支进行合理测算和科学预算,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了总体目标和约束依据。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总概算编制机制。编制总概算时,要组建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总概算编制小组,充分利用历史经验数据和新技术手段,全面测算工程所有可预见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基本预备费和规费等风险储备资金,以应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等不确定因素,确保总概算的前瞻性和完整性。其次,要建立总概算审核和监管机制。由专门的造价管理机构对总概算的编制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在总概算审定后,进一步制定严格的总概算执行和调整管理办法,一旦工程变更或发生超支,需提交申请并经过审批,确保总概算的刚性约束作用,防止无序超概耗资。再次,要将总概算控制贯穿工程全过程。不仅要在工程实施前审定好总概算,而且还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控、动态分析实际发生成本,每阶段核算耗资情况,并与总概算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把控投资进度。

(三)控制工程建设环节

施工环节往往是工程造价的主要支出部分,影响因素也最为复杂。因此必须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材料设备采购等方方面面入手,全面落实各项造价控制措施。首先,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施工工艺、施工平面布置等进行合理化设计,优选施工方案中投资较小、效率较高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对施工进度计划和物资设备配置做好优化安排,实现"生产组织、劳动用工、机械运用"合理化,降低施工成本。其次,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和造价控制。施工阶段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质量意识和造价理念,严格执行每一项施工作业的操作规程,对每一个施工工序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控制。同时要加大施工现场监理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操作等导致的质量通病和浪费,防止返工和损失扩大。再次,做好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及运输等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材料设备审核和采购制度,控制采购成本。充分利用材料设备采购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加大议价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物资进场查验制度,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此外,施工单位要及时做好签证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若需增加工程内容,或遇到合同未约定的情况,施工单位须及时做好签证工作,并经过审批监理同意,避免后期引发索赔纠纷,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全面分析造价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和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各界应当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岸俊.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J].现代装饰:理论, 2014(7):2.DOI:CNKI:SUN:XDZS.0.2014-07-151.

[2] 邹丽.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6(11):00038-00038.

[3] 安璐.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00158-00158.

[4] 李海艳.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 2014, 000(026):230-230.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4.2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