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3

关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

王俊

合肥市竹溪小学(少荃湖校区)23001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已不只是传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心理健康。尤其在当今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困扰小学生学习与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专业素养欠缺、教育资源不平衡、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与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以推动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实施。基于积极心理视角,本论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施的思路与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

以往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视,对其进行的教育侧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管理困难等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与问题,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

一、课程开发校本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由学校自行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它与传统的统一标准课程相比,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更贴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开发的校本背景对于教育实践至关重要,它是指课程设计所处的具体学校环境和特点。以下是课程开发校本背景的三个重点:

学校的特色和定位: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定位,因此,在制定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理念、教育目的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例如,一些学校可能有 STEM教育,重点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的融合;而有的学校则更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了解一所学校的特点与定位,可以帮助课程开发人员更好地把握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方向。

学校资源和环境:学校的资源和环境也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背景之一。这些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学设备资源、教育技术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等。比如,有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能够开设高层次的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又如,有的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性的培养,有必要设计符合校园文化特点的课程。这就要求课程开发人员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进行课程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校本课程开发目的

现实意义:[1]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校和地区的实际需求,因为它是根据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和学生需求而设计的,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校本课程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其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能力,激发其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校本课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还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强调了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倡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了教育的本地化和文化化,充分考虑了学校所处地区的特色和文化传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优秀文化。最重要的是,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参与性,通过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教育的共治和共享,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在理论上强调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校本课程可以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涉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教师通过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更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2][3]。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成长,激发其创新意识与教学热情,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品牌形象塑造: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塑造学校特色、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设计出符合本校特点与优势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凸显学校特色与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的策略

1.注重课程设计,创新课程框架结构

确立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的长处、潜力和积极的心态,这是建立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依据。在课程设置上,应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明确课程核心内容及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心,乐观态度,适应性等。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需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学习兴趣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做到理论、科学、实用、可操作。

创新课程框架结构,提升课程实效性:在课程设计上,要创新课程架构,注重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案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中,掌握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与技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与学习空间,增强互动性、趣味性。

创新课程框架结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实践需要,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的灵活与可持续发展,根据学生的反馈与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与优化,保证课程内容与形式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目标与效果。

  1. 构建人和课堂,转化新型师生关系

倡导尊重、平等和合作的师生关系: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中建构人和课堂,必须提倡尊重、平等、协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听取学生的心声,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与情感联结,达到师生间的心灵交流与情感支援。

培养自主、合作和共享的学习氛围:在构建人和课堂的进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和共享意识的培养,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启发式、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探索。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以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共享与传播的目的。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既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又能加强同学间的友谊与协作精神,促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人和课堂,转变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目的是创造一种正面和谐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间的深度交流和理解,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这一关系的转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更为畅通,有利于发现与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与实效性。[4][5]

  1.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积极心理健康

引入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活动:积极心理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参与,将探究性和体验性引入课程设计。通过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实践中,对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有较深的认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积极心理素质的重要与实用价值。[6][7]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课程互动性和趣味性:将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已是大势所趋,它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课程的互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比如,可以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者线上学习平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将动画、视频、游戏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8][9]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游戏式学习、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创新教学方式也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增强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与生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将会变得更乐观、更自信、更适应环境,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因此,创新教学方式,培育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才能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持久的发展。

  1. 加强真实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设计生动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和个人经历,设计生动、具体的教学活动。[10][11]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探索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和应付能力。这种真实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反思与应用:除了亲身体验外,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和运用,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个案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收获与成长进行反思与总结,增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把学到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运用到实践中去,积极地参加学校、社区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与成长。在反思与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与管理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而加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真实体验还能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情商发展、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在真实体验中,学生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与运用,提高自我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对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了校本课程实践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思考,包括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真实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健康等,以期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相信,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践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中敏."双减"背景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戏剧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3, 39(10):54-57.

[2]张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团体辅导对小学生人际关系改善的作用[J].文学少年, 2021, 000(033):P.1-1.

[3]杨玉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导入策略探讨[J]. 2021.

[4]孙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 7(17):121-122.

[5]梅红.积极心理学下班主任"心育"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9):83-84.

[6]何婉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分享策略探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30):29-30.

[7]杨玉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导入策略探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4):3.

[8]孙琼.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以"阳光少年说"校本课程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4):30-32.

[9]吴伟红.儿童积极心理培育课程的校本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 2023(3):17-21.

[10]王崇宝张桂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庭教育校本课程建构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 2021, 000(010):P.26-29.


[1]目的改为现实意义,增加理论意义

[2]主体应该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XXXXX,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已改

[4]意义在这部分可以不用展现

[5]已删除

[6]意义可以不需要写

[7]已删除

[8]建议删除

[9]已改

[10]建议删除

[11]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