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新生儿黄疸那些事

/ 2

聊聊新生儿黄疸那些事

陈莉

旺苍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广元   628200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群体中较为常见,这也是广大妈妈很担心的一个问题。由于缺乏对黄疸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当宝宝出现黄疸后就会非常紧张,甚至是陷入焦虑状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新生儿黄疸的那些事。

1、何谓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8天,受体内胆红素聚集量过多的影响,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加,此时就会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现象,即新生儿黄疸。据相关调查显示,新生儿出生5天范围内,高达80%左右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此现象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2、新生儿黄疸类型

2.1生理性黄疸

在新生儿黄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黄疸就是生理性黄疸。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是不会呼吸的,营养及氧气的供给是经胎盘、脐带实现,由于处于低氧状态,红细胞需求量就较高。这里要说一下的是,红细胞的生命周期是非常短暂的,婴儿出生后经肺部呼吸,随着大量氧气吸入体内,就会破坏红细胞,此时婴儿体内的胆红素量会明显提高。另外,由于婴儿肝脏功能并未发育完善,肝细胞代谢胆红素的能力较低,故极有可能发生代谢不足的情况,如若大量胆红素没有被转化掉,则会引发新生儿黄疸。另外,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新生儿肝功能的不断发育,体内蓄积的胆红素就会慢慢被转化,之后排出体外,黄疸也会随之消失。

2.2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对于溶血性新生儿黄疸,ABO溶血是关键因素,主要是因母体和胎儿血型不合所致,如母体血型为O型,而胎儿血型是B型,或是A型的话,那么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就较为严重,需及时展开治疗干预,如光照等。

(2)感染性黄疸。顾名思义,此类黄疸主要因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因素所导致,这类因素会对新生儿的肝细胞功能造成破坏,从而导致黄疸的出现。以病毒感染为例,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子宫内感染等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源。再来说说细菌感染,此类感染可引发败血性黄疸。基于感染性黄疸的前提下来说,一般是发生在生理性黄疸后,即对于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是反反复复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那么其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几率就较高。

(3)阻塞性黄疸。对于阻塞性黄疸来说,发生率较低,主要见于先天性胆道畸形新生儿中,如胆道闭锁等。此类黄疸主要是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或是3-4周范围内出现,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疸症状也会愈发严重。出现阻塞性黄疸后,新生儿的大便颜色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即会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是白陶土色。这里要说一下的是,临床主要是基于B超的前提下对此类黄疸进行确诊。

2.3母乳性黄疸

除了上述所说的新生儿黄疸类型外,新生儿也可因母乳性原因而出现黄疸。简单来说就是,母乳喂养所致的特有性黄疸,主要见于母乳喂养后。这里要说一下的是,母乳性黄疸大多见于足月新生儿中,除了黄疸症状,基本无其他症状表现。

3、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治疗方法

3.1光照疗法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较多,而光照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是以蓝光原理为支撑实现胆红素的转换,以减少新生儿体内的浓度。蓝光照射仪进行照射时,持续时间控制在24-48小时范围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后,且处于安全范围内就可停止照射。这里要说一下的是,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虽然可获取一定的效果,但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眼睛、睾丸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照射治疗期间,就需做好保护工作,如应用黑布,或是其他遮挡物进行遮挡等,以避免新生儿受到不必要的损伤。

3.2换血疗法

一般而言,黄疸严重的新生儿,尤其是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考虑换血疗法。顾名思义,利用换血手段来减少新生儿体内胆红素含量。但要强调一下的是,换血疗法的危险性非常高,并不是轻易就可实施,需满足一定条件后才能进行。在换血治疗期间,新生儿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发生。所以,对于此疗法的应用,家长需做到深思熟虑,在医生的建议下决定。

3.3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主要适用于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考虑到此类黄疸与多种因素有关,故需结合病因针对性的展开。例如,对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黄疸,一般会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旨在进一步促进病情的改善,恢复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对于胆道闭锁所致的新生儿黄疸,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能够解除胆汁流通受阻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溶血性黄疸与新生儿体内血红蛋白过快分解有关,治疗时一般会使用丙种球蛋白,旨在对溶血过程起到抑制作用,如若黄疸症状加剧,则需及时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换血等治疗。

3.4西药疗法

药物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酶诱导剂、肠道吸收功能调节药物等,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说。

对于酶诱导剂来说,常见的有苯巴比妥等药物,作用以诱导生成肝脏中药物代谢酶为体现,促进胆红素代谢速度的加快。此方法的应用也能减轻血液中胆红素浓度,以达到缓解或解除黄疸症状的目的。肠道吸收功能调节药物应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主要是指对肠壁吸收功能进行调节,从而降低胆红素的再吸收,常用药物有活性炭、益生菌等。白蛋白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与胆红素结合,从而减少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游离,且也能降低胆红素对新生儿大脑的毒性,对于核黄疸的预防起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溶血性黄疸来说,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可实现母体抗体对胎儿红细胞攻击的抑制,减少胆红素的生成。

4、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4.1合理喂养

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这主要是因为母乳含有特殊乳糖成分,可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的排出。所以,母亲要尽快与新生儿接触,尽早开奶。

4.2适量液体补充

新生儿获取足量液体摄入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对体内胆红素浓度起到稀释的作用,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4.3调节外部环境

很多妈妈或家长往往会做出过度包裹婴儿的行为,此行为是错误的,这主要是因为过度包裹会导致宝宝体温过高及出汗,进而会造成胆红素的再吸收。所以,就需合理调节外部环境,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度包裹新生儿,或是使用过多的覆盖物。

4.4留意观察

新生儿阶段,家长、医护人员均需加大对黄疸症状的观察力度,以达到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皮肤、眼睛存在黄染的新生儿,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可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新生儿黄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照护宝宝时就需注意症状的观察,积极预防,以维护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