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的改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的改善分析

陈香男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49例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盆底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0级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人数占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尿失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护理针对产后女性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现象,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关键词:盆底康复护理;产后女性;脏器脱垂;尿失禁;护理效果

    分娩是女性特殊的生理过程,女性在妊娠阶段,由于胎儿增加了子宫重量,因此子宫会令盆底组织承受更大压力。此外,女性分娩后会导致回音撕裂,损伤盆底肌纤维,影响会阴正常张力,增加盆底功能障碍[1]。针对产后女性的康复护理,盆底护理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将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49例产妇为例,进行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49例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例,年龄21-37岁,年龄均值(28.56±3.26)岁,孕周38-41周,孕周均值(39.65±1.15)周;研究组23例,年龄20-34岁,年龄均值(29.24±2.52)岁,孕周38-42周,孕周均值(39.16±1.07)周。组间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产妇正确饮食,加强产妇健康宣教,疏导产妇心理压力。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盆底康复护理,首先,盆底肌锻炼。指导患者保持坐位或仰卧位,重复提肛或缩肛,每组持续10s,单次锻炼20min,每天锻炼3次。其次,膀胱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多饮水,养成特定排尿习惯,晚上尽量憋尿,将排尿时间间隔延长,并引导排尿感觉。最后,生物反馈锻炼。将电极置于产妇阴道中,测量盆底肌肌电,每次训练时长不超过30min,单次训练控制在8组左右[、2]

1.3 观察指标

    ①盆底脏器脱垂等级。通过盆底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评估,若产妇没有脱垂现象,即为0级;若产妇脱垂和处女膜上间距超过1cm,即为Ⅰ级;若脱垂和处女膜上间距不超过1cm,即为Ⅱ级;若脱垂超过处女膜下1cm,即为Ⅲ级;若脱垂距离处女膜下不少于2cm,即为Ⅳ级[3]。②尿失禁程度。通过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评估,分值区间0-21分,尿失禁严重程度和分值高低呈正相关[4]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盆底脏器脱垂等级

    研究组0级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人数占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

表1 盆底脏器脱垂等级[n(%)]

分组

例数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对照组

26

12(46.15)

8(30.77)

3(11.54)

2(7.69)

1(3.85)

研究组

23

18(78.26)

3(13.04)

1(4.35)

1(4.35)

0(0.00)

χ2

-

5.299

2.203

0.842

0.238

0.903

P

-

0.021

0.138

0.359

0.626

0.342

2.2 尿失禁程度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下降,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尿失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表2 尿失禁程度评分(±s)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对照组

26

7.26±1.12

3.27±0.84

13.956

0.000

研究组

23

7.03±0.98

1.14±0.35

27.297

0.000

t

-

0.760

11.313

P

-

0.451

0.000

3 讨论

    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是很多产妇分娩过后,可能出现的一类并发症,这和子宫压力较大引发盆底肌松弛高度相关。女性盆底肌损伤,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产妇尿失禁、阴道松弛,影响产妇生活质量。常规护理对恢复盆底肌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额外增加盆底康复护理[5]。其中,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肌肉功能,使肌肉扩张和收缩能力更强。膀胱功能锻炼可增强产妇排尿能力,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生物反馈锻炼可以通过盆底肌电的获取,让产妇对盆底肌的功能认知更加直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0级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验证了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护理针对产后女性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现象,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文燕.产后康复护理对减少产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及增强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139-140.

[2]陆燕运,黄婉珊.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对盆底器官脱垂分度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2):125-127.

[3]洪丽丽.盆底康复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盆底肌力与情绪状态的改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234-237.

[4]韩法霞.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1):81-83.

[5]付晓玲.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产后脏器脱垂与尿失禁的改善作用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9):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