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李静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北京 昌平  )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急救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措施及其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急救护理管理的概念、原则以及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意义,强调良好的管理对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性。提出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设备和资源保障、急救流程和标准化操作等关键措施,深入探讨急救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并强调加强管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急救护理管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护理干预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急救护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给急救护理带来了挑战。急救护理工作需要高度专业的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协作,但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和资源配置存在不足,急救护理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影响了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患者对急救护理的期望和需求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和服务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 急救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1.1 急救护理管理的概念

急救护理管理是指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对人员、设备、资源等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组织行为,其核心目标在于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抢救效果的最大化。急救护理管理涵盖了对急救护理全过程的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和评估,以确保急救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急救护理管理强调对每个环节的充分关注和重视,以确保整个急救过程的顺畅进行,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急救护理管理还需要全员参与,即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形成有效的急救团队,以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1.2 急救护理管理的原则

急救护理管理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灵活性和持续性。科学性要求管理措施和方法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以确保急救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灵活性强调在应对急救情况时,管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急救需求。持续性意味着管理应具有持续性和持久性,不仅要关注急救工作的当下情况,还要考虑到长期的发展和改进,以保持急救护理工作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1.3 急救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意义

急救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威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急救护理管理可以优化急救护理团队的组织和协作,提高团队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急救护理管理还能够提升患者的体验和满意度,通过规范的护理流程和个性化的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体验,增强其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和依赖度。

二、 急救护理管理的关键措施

2.1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提升,医护人员能够获得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定期的培训课程能够让医护人员了解最新的急救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够使医护人员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气道管理、出血控制等,从而提高在急救场景中的应对能力。此外培训还有助于增强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合作。继续加强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还能够增强责任感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2.2 设备和资源保障

充足的医疗设备和资源是保障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和抢救效果良好的基础,医疗设备的充足供应包括各类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急救药品等,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进行必要的医疗干预和救治措施。同时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保障急救工作的关键,包括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等各个环节的人员,他们的合作与配合直接关系到抢救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急救场所的合理布局和设施设备的完善也是资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急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且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充足的设备和资源保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能够做到及时、全面、科学的救治。

2.3 急救流程和标准化操作

建立科学、规范的急救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有助于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急救流程应该清晰明确,包括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评估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转运患者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够顺利进行。标准化操作意味着在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包括急救技术的执行标准、药品使用规范、器械操作要求等,以确保急救工作的统一标准和质量。急救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还应该与医院内部其他科室和外部急救机构相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急救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3.1 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药物治疗、协助呼吸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同时加强与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每一项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果评价。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包括对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指标、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对护理过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回顾和总结。

3.2 急救护理团队协作效能

一个高效的急救护理团队应该具备密切的协作和无缝的配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团队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减少误解和不必要的延误。每个团队成员应清楚分工和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以避免任务重叠或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团队成员应相互信任、支持和尊重,积极合作,形成紧密的团队凝聚力。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团队成员应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应对急救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定期的团队培训和演练也是提高团队协作效能的关键措施,通过模拟真实急救场景,加强团队的默契和配合能力,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抢救效果。

3.3 患者体验与满意度

提供温暖、关怀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时的沟通和信息分享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对医疗工作的信任和依赖,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为其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如疼痛缓解、舒适环境等,能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体验。重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院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管理原则、有效的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充足的设备和资源保障、规范的急救流程和标准化操作、高效的团队协作、关注患者体验与满意度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然而为进一步提升急救护理管理水平,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以及更加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吴玥,王君.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3,(08):271-274.

[2]王艳妮,杨春荣,王亚琴,等.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产科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8):150-152.DOI:10.

[3]钟晓玲,林仙花,江丽娟.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4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