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徐宝海

神木市硕嘉湾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 神木 719300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准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有效的管理对于降低灾害损失至关重要。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工具,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关键词:GIS;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引言

地质灾害是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危害性大。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定性分析,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GIS技术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估和预测。因此,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GIS技术概述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综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各类应用学科的集成技术,它能够处理和管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GIS的核心功能在于它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包括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编辑、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通过这些功能,GIS能够将海量的地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为各种应用提供决策支持。

在地质灾害领域,GIS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且深入。首先,GIS技术可以用于地质灾害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将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其次,可以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通过对地理、气象、地质等多因素的综合分析,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整合能力强,能够将多源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是空间分析功能强大,能够揭示地质灾害与地理空间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三是可视化表达直观,能够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便于决策者理解和使用。

2、地质灾害类型与成因分析

2.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貌条件:斜坡的坡度、高度和形态等都会影响滑坡的发生。通常,坡度在10\~45度的斜坡更易发生滑坡。(2)岩性条件:结构松散、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更易发生滑坡。(3)构造条件:具有节理、断层等构造面的斜坡易发生滑坡。(4)地下水:地下水的存在能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滑坡的风险。(5)触发条件:地震、暴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等都可能触发滑坡。

2.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成因主要有:(1)地貌条件: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为泥石流提供了足够的势能。(2)物质条件:丰富的松散堆积物,如破碎的岩石、土壤等,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基础。(3)水源条件:暴雨、融雪等水源的充足供应是泥石流发生的关键。

2.3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成因主要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有关,包括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触发地震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外,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也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这些灾害的成因和触发条件各不相同,但都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触发条件,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3、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准确识别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潜在影响范围,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其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提前规划避险策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有助于合理安排资源,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防灾减灾政策,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数据采集方面,GIS 可以整合多种来源的数据,如地形数据、地质图、气象数据等,形成全面的地质环境信息库。对于数据处理,它能够高效地清理、转换和整合海量数据,使其具备更好的可用性。分析方面,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用于确定灾害易发区域、分析灾害传播路径等。而可视化功能则将复杂的地质数据以直观的地图、图表等形式呈现,使决策者和相关人员能快速理解和把握地质灾害状况。利用 GIS 可对地质构造、地形坡度、降水分布等灾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叠加不同因素的图层,可以清晰地了解哪些区域具有较高的灾害风险。同时,结合人口分布、建筑物分布等信息进行脆弱性分析,确定哪些地区在灾害发生时更容易受到影响和破坏。能准确地将灾害因素与脆弱性因素关联起来,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依据。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考虑灾害因素和脆弱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模型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在特定地质条件下人口密集区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通过模型计算得出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并以直观的方式在 GIS 平台上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为应急响应提供指导,也为长期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制图

风险区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不同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和资源分配。其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全面收集地质环境、灾害历史等相关数据;其次,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关键信息;然后,基于特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利用 GIS 技术进行计算和分类,划分出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最后,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利用 GIS 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判断,得到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划分。通过对地形、地质构造、降水等多因素数据的叠加分析,可以识别出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域。例如,利用缓冲区分析确定距离断裂带一定范围内的区域风险较高,结合坡度分析找出易发生滑坡的地段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综合判断和分类,从而得到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划分。这些区域在 GIS 中可以清晰地展示和区分,为进一步的决策提供直观依据。

风险制图的方法通常包括数据准备、图层构建、符号化和标注等步骤。首先,整理好用于制图的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根据风险区划的结果,在 GIS 中构建相应的图层,用不同颜色或符号表示不同的风险等级。通过合理的符号化和标注,使地图信息易于理解和解读。风险制图在决策支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将复杂的风险信息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帮助快速了解不同区域的风险状况,制定合理的规划和应对措施,如确定重点防护区域、安排疏散路线等,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结束语

通过对基于 GIS 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深入研究,深刻认识到其在保障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GIS 技术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整合能力,为精准评估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够更科学地进行管理和决策。应继续深化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不断完善评估模型和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地质灾害挑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兰恒星, 伍法权, 周成虎. 基于GIS的滑坡灾害空间分析预测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6): 599-607.

[2] 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王刚,刘洋,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37(4):56-62.

[3] 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构建,陈芳,李强,等. 遥感技术与应用,2019,34(3):54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