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3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资飞艳

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安宁 650300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奇偶数字为分组策略,将上述样本归入不同组别(n=35),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康复护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肱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功能恢复(神经、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d、Vs指标值均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测验所得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测验所得ADL评分、SS-QOL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评估值97.14%更高(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肱动脉血流速度提升、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提高,应用价值确切,值得推荐和采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

脑卒中是因脑血管破裂、阻塞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可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支配躯体功能异常表现[1]。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后遗症,表现为身体一侧肌肉无力或瘫痪,可造成肢体功能受限、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等多种问题,对患者身心健康、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多项研究指出,随着脑水肿吸收、病灶缩写,若辅以合适药物、肢体康复,能够促进周围组织功能重建,偏瘫肢体肌力可以逐渐恢复,获得良好康复效果[3]。本次研究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数据截取区间内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探析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应用效果和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奇偶数字为分组策略,将上述样本归入不同组别(n=35),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女=19例、16例,年龄上、下限范围分别是75岁、42岁,均龄值数(59.03±8.14)岁,肌力分级1级/2级/3级/4级=11例、9例、8例、7例。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女=20例、15例,年龄上、下限范围分别是75岁、41岁,均龄值数(58.75±8.36)岁,肌力分级1级/2级/3级/4级=10例、10例、7例、8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研究可比。

纳入标准:(1)与《中国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规范共识2018》[4]中对脑卒中的诊断相符;(2)均为首次发病、单侧偏瘫;(3)具备一定交流沟通能力;(4)本人或家属知悉此次研究所涉事宜,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脑血管病变情况;(2)合并肿瘤、或伴有血液、免疫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3)语言、肢体等功能完全丧失;(4)伴有抑郁症、人格分裂等精神或心理疾患;(5)因退出、失访等未能完成观察。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责任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和肢体瘫痪程度,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训练和协同训练等。若患者同时伴有言语、吞咽障碍,提供言语康复训练、发音练习和饮食调整等护理。

观察组予以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包括偏瘫程度、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制定个性化的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方案。(1)被动活动。当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责任护士对患者肢体进行轻柔推拿和按摩,并协助将患者偏瘫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如托举、拉伸等,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僵硬,刺激神经再生,而后进行肢体屈曲、伸展训练以及闭合引导运动,如被动屈肘、伸直手指、握住物品、捏握动作、握拳放开等,帮助恢复肢体屈曲和伸展功能。(2)主动活动。当患者可以自主活动,鼓励尽可能用患侧双手进行简单推、拉动作,并用健康肢体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习惯操作,如自我梳洗、刷牙等,培养独立性。针对特定的日常活动,如握笔写字、捏东西等,进行动作复制训练,帮助锻炼肌肉功能和手部协调性。(3)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在床边或稳定的平面上进行平衡训练,如坐姿平衡、站立平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肢体平衡感和协调性。(4)力量及功能性步态练习。利用弹力带、负重器或重物进行肢体力量练习,强化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负荷。同时逐步进行行走练习,从床边站立到借助助行器或平行杠行走,增加步态训练,即功能性步态训练,包括单腿站立、踮脚走、侧步等,逐步恢复行走功能和步态正常。(5)记忆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部的记忆训练,如捏握小球、拼图等,提升肌肉协调性并增强肌肉记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6)精细动作训练:进行精细的手指和手部操控动作练习,如握笔写字、拣拾小物品等,帮助提高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1.3观察指标

1.3.1肱动脉血流参数变化 测定并记录肱动脉脑血流参数变化,包括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速度(Vs)。

1.3.2功能恢复(神经、运动)所用衡量和评估工具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NIHSS赋分范围0~42分,FMA赋分范围0~100分,NIHSS测验所得评分低、FMA测验所得评分高表示功能恢复相对更好[5-6]

1.3.3日常生活能力 所用衡量和评估工具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该量表总计10个项目,评定标准分为3级,分别计0分、5分、10分,赋分范围0~100分,测验所得评分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更明显[7]

1.3.4生活质量 所用衡量和评估工具为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该量表总计78个条目,可分为12个方面内容,评定标准分为5级,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测验所得评分高表示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8]

1.3.5护理满意度 所用衡量和评估工具为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共10项问题,指导患者根据自身亲身感受在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栏内打“√”,对应计分为10分、5分、0分,并以下述区间判定满意度程度≥90分、75-89分、<75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肱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Vd、Vs指标值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肱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比较(,cm/s)

组别

n

Vd

V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33.25±2.16

40.85±3.52

73.06±4.12

78.84±4.73

观察组

35

33.18±2.32

44.09±4.17

73.01±4.08

81.55±5.96

t

--

0.131

3.513

0.051

2.107

P

--

0.896

0.001

0.960

0.039

2.2功能恢复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测验所得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功能恢复比较(,分)

组别

n

NIHSS评分

FMA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17.35±2.61

9.49±1.35

45.35±2.67

62.63±3.96

观察组

35

17.44±2.58

8.12±1.07

45.29±2.58

66.01±4.47

t

--

0.145

4.705

0.096

3.348

P

--

0.885

0.000

0.924

0.001

2.3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测验所得ADL评分、SS-QOL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3。

表3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ADL评分

SS-QOL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42.69±3.77

59.87±4.33

58.78±3.86

67.67±4.15

观察组

35

42.58±3.64

63.06±5.15

58.95±3.91

71.73±5.26

t

--

0.124

2.805

0.183

3.585

P

--

0.902

0.007

0.855

0.001

2.4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评估值97.14%更高(P<0.05)。见表4。

表4 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35

17(48.57%)

12(34.29%)

6(17.14%)

29(82.86%)

观察组

35

24(68.57%)

10(28.57%)

1(2.86%)

34(97.14%)

2

--

--

--

--

3.968

P

--

--

--

--

0.046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是指因脑血管事件导致的一侧肢体或半身瘫痪,发生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9]。脑卒中可由脑血管疾病引发,导致脑血流受限或脑部血管破裂,造成脑缺血或出血,损害脑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对运动功能控制能力减弱,进而导致偏瘫[10]。近年来,在生活方式改变、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脑卒中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大幅攀升态势,且年龄趋于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显现,脑卒中偏瘫患者数量随之增多。如何进一步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是临床研究重点和关键。

既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多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即按照该类患者共性,指导进行肢体、言语以及吞咽等方面康复锻炼,虽然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因未能充分考虑患者差异性、真实护理需求,致使护理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本次研究中,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不同康复干预,得到如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肱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更明显、功能恢复(神经、运动)更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果提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价值较为确切。究其原因在于,首先,通过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肢体运动,促进肌肉收缩和舒张,从而刺激周围肢体血管血液循环,而持续的肢体锻炼可以提高肱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废物排泄,促进组织修复和新陈代谢,为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11]。其次,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刺激患者受损神经系统活动,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再生和恢复,加速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和重塑,帮助恢复受损神经功能[12]。再者,通过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患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关节活动度维持和协调性训练等,上述活动锻炼不仅能够重建受损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协调性,提高肌肉力量、神经反应速度,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也可以建立肢体功能的新神经回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和协调性,提高肢体功能独立性,加速康复进程,使患者更快恢复到正常生活中,提升护理满意度[13]。最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逐步获得更多的功能独立性、恢复部分或全部肢体功能,其能够更容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以及如厕等,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升自主性和自尊心,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幸福感。

综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肱动脉血流速度、功能恢复效果,同时对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提升等也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和采纳。

参考文献

[1]李晓虹,彭彩义,许娟,等.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4,21(04):497-502.

[2]胡小雨,吴文静.延续性管理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水平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20):169-172.

[3]潘琼,余星,陈菲菲.肢体功能锻炼联合时间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8):103-10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规范共识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4):247-255.

[5]方翠娴.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12):3400-3402.

[6]赵佳鑫,潘明月,项芹,等.远程康复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临床护理,2022,14(09):583-586.

[7]王筱筱,王海明,李文婷,等.八段锦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与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2,16(08):561-564.

[8]李琴,曾凡杰,唐绍辉,等.溶栓联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2,25(07):798-802.

[9]张宪红.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步行运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功能锻炼中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22,44(07):1070-1073.

[10]张超,许乃上,苏宁.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6):34-36+82.

[11]李晓虹,余坤,沈晓虹,等.多角度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6):34-37.

[12]杨巧菊.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8):108-109.

[13]陈鹏,崔小妮.肢体功能锻炼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微循环中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04):6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