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实践

邱慧娟

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200442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老年慢病患者,在其出院后实施不同延续护理措施对比其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再住院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医联体”;延续护理;老年慢病;干预效果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且目前在社会结构老龄化的情况下,包括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在内的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慢性病的特点在于病程长且需要长期用药,由于受到综合医院的医疗资源和患者经济状况的限制,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选择回家,由家属照料,但由于老年慢病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不高、用药依从性下降等原因,导致难以保障达到预期的治疗疗效1。近年来,延续性护理模式被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中,且取得理想研究成果,为此人们支持与认可度更高,并且延续性护理方案也得以改进和优化。医联体是在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从而构成一个责任、利益共同体,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应用到大量的网络技术方便患者展开护理,这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慢性病患者的自主性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病患者,共计188例,根据出院后护理措施差异进行分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措施的分为参照组,采取互联网+医联体延续护理的纳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病的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完整,有阅读能力,意识清晰。排除合并严重急慢性感染者及严重并发症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先天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伴有认知及沟通障碍者、精神疾病或癫痫史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合并恶性肿瘤者、以及用药禁忌及临床配合度较低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以上各项资料指标间P>0.05,可对比。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

组别

例数

男: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疾病类型

参照组

94

51:43

65.72±1.43

10.26±2.14

高血压62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51例/脑卒中48例

研究组

94

48:46

65.59±1.25

11.03±2.02

1.2 方法

1.2.1参照组:出院前护理人员完善出院指导和用药指导工作,电话提醒患者按时复诊,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和慢性疾病知识宣讲,并给予常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和家属若有任何不适感要及时联系医院。

1.2.2研究组:

(1)建立“互联网+医联体”小组,制定对应的服务标准,向医联体单位提交合作申请,选择专业素质强、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指导医联体单位上报有志愿的护士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统一注册,并对其进行培训,对于考核合格的护士,引导其参与到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中(承担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家庭随访工作)。

(2)患者和家属先在平台上下载对应的APP,将信息上传后,由工作小组对信息进行审核,了解服务需求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全面评估,深入分析其病情和用药情况,掌握其病情严重程度之后,确定护理问题,并让指导患者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慢性疾病短视频号和“互联网+”管理平台,加入以慢性病为主题的微信或QQ群。利用微信、QQ中的公众号、群聊、语言功能、视频功能,发送图片、发送视频等进行交流,推送健康知识、生活方式指导和康复训练措施,并积极回答提出问题,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依从性,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3)当患者或其家属需要护理服务时,可通过在移动医疗APP将自身实际情况反馈给医护人员(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然后付款,派单后由护理人员上门提供护理服务,也可在移动医疗APP、微信以及QQ平台等与患者实现远程指导与互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6.0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结果

表2  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n(100%)](x±s

组别

例数

再住院率

生活质量评分(分)

参照组

94

19(20.21%)

70.36±5.41

研究组

94

5(5.32%)

89.53±5.58

P

/

<0.05

<0.05

3.讨论

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均为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老年慢病,多数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短暂的住院治疗以后需回家疗养,若居家疗养康复期间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饮食习惯等,极可能因疾病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均存在严重不良影响,且加重患者的家庭经济压力3。以往传统的延续护理服务已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而“互联网+医联体”理念,将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慢性病大数据分析,有效地分配和管控卫生资源,减少对基层社区的不必要的投入,并充分利用其使用便捷、服务范围广、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通过平台直接了解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并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干预,以促进患者行为改变、增加治疗依从性的同时,使患者的病情获得更良好的控制。

综上,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老年慢病患者延续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云鹭.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病患者出院后用药安全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02):84-85.

[2]李芳,周滋霞,张燕,朱月华.东台市慢性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度及接受度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07):98-101.

[3]李佳.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7):1237-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