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结节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结节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杨佳敏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结节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开展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病例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30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组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添加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护理,详细对比两组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6分钟步行能力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占据优势,发生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结节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开展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肺结节;术后康复;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

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直径小于3cm、形态不规则的病变。它通常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发现的,往往是无症状的。肺结节的性质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对于良性结节,通常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恶性结节,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且术后患者需要特别的康复护理。尤其是呼吸功能的恢复,是确保患者术后康复的重点护理[1]。为此,我院对其患者开展了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并将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在下文中进行了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肺结节手术患者30例,将入选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5例观察组和15例对照组,观察组有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年龄均值为(56.50±2.20)岁;对照组患者中分为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6.00±2.10) 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后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护理,1)呼吸功能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呼吸功能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模式等指标的测量,以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2)多模式呼吸训练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多模式呼吸训练方案,包括选择适合的呼吸模式和训练强度,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3)呼吸肌力训练:通过使用适当的呼吸肌力训练设备或方法,加强患者的呼吸肌肉力量,提高呼吸功能。4)呼吸模式调节:根据患者的呼吸模式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呼吸模式调节训练,比如深呼吸、浅呼吸、缓慢呼吸等,以改善呼吸模式异常。5)呼吸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辅助器具,如呼吸训练球、呼吸训练器等,帮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6)呼吸训练效果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效果评估,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对呼吸训练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1.3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肺功能以及6分钟步行能力进行详细检测对比,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指标使用n(%)描述,同时采取x²检验。计量数据使用(±s)描述,并且实施t检验。最终,对比两组数据发现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效果均占据优势,且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较少,(P<0.05),见下表1。

表1组间指标比较情况(±s%)

分组

n

FEV1(L)

FVC(L)

   6分钟步行距离(m)

并发症(%)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后

观察组

15

1.4±0.6

1.9±0.5

1.6±0.7

2.3±0.6

438.6±5.4

502.4±38.6

1(6.7)

对照组

15

1.3±0.5

1.6±0.2

1.5±0.6

1.8±0.4

438.5±5.3

471.2±35.7

6(40.0)

t/x2

0.4958

2.1575

0.4200

2.6854

0.0511

2.2982

4.6584

P值

0.6238

0.0397

0.6776

0.0120

0.9595

0.0292

0.0309

3讨论

肺结节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其可能是早期肺癌的征兆。尽管绝大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但也有一部分可能是肺癌的先兆。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节有助于阻止肺癌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如果肺结节恶性化,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更大的威胁,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对于那些有大量、快速生长或形态异常的结节,还可能会有恶性转化的风险。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经过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危害性。虽然目前采取的手术创伤性较小,但手术仍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患者术后对肺功能影响较大,所以需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2]。为此,我院对其患者开展了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且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可以促进肺结节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积极参与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患者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加速康复过程。通过训练患者的呼吸模式和频率,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练习不同的呼吸模式和深度,可以增加肺部通气量,提高肺泡的气体交换效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氧合能力。通过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活动和生活需求

[3]

综上所述,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可以促进肺结节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星芬,荣宁宁,芦永赞,等.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结节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1-3.

[2]刘炳芬,古灵巧,杨颖慧.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结节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长寿,2023,18(3):284-286.

[3]孙雪松.肺结节术后患者康复护理中多模式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分析[J].健康管理,2020,18(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