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配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实施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系统护理配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实施价值研究

徐可欣   王安*通讯作者,程燕,黄春叶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 214200

[摘要] 目的:探析系统护理配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实施价值。法:选取本院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2021.03~2023.07期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系统护理,各30例。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不良情绪改善好,护理满意度改善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好,(P<0.05)。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系统护理配合,效果积极,值得借鉴。

[关键词]系统护理配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实施价值

在临床治疗当中,心脏瓣膜病并不多见,而面对于该疾病,可采取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对于病变问题有所纠正,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但患者在接受该治疗手段后,需要定期的复查,而术后抗凝治疗效果,与患者心脏瓣膜功能恢复有直接的相关性。在严重状态下,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但常规护理在实施过程当中,主要关注患者的术后护理环节,例如持续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忽略了患者实际的需求。但上述问题的存在,无法帮助患者生理功能有所恢复,以及预防并发症,进一步导致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影响整体疗效。对此,对于患者术中的护理措施应当充分关注,进一步改善预后结局。本文特详细分析系统护理配合,带来的相关影响以及价值,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2021.03~2023.07期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系统护理,各30例。

对照组,男患者17例,占比56.67%,女患者13例,占比43.33%,年龄50~75岁,均值(62.58±0.30)岁;实验组,男患者16例,占比53.33%,女患者14例,占比46.67%,年龄50~76岁,均值(62.61±0.47)岁,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指导,提供相应的治疗设备,提升患者的舒适感,并做好皮肤管理,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等事件。

    实验组系统护理:系统护理配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相关方式具体如下,首先,应当做好责任护士的分工。在手术治疗当中,器械护士需要及时对于手术项目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以及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熟悉手术步骤,并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为治疗医师迅速提供相应的治疗仪器以及用品。同时,在配合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的了解患者手术治疗风险,并为患者提供体外循环,若在治疗当中,发现患者存在层次不清以及心包心脏黏连等诸多问题时,需要立即告知治疗医师,做好插管的准备,保护患者的心肌组织。而巡回护士方面,首先应当做好相应的麻醉配合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分析麻醉当中的意外事件,同时,遵医嘱准备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并关注药物输注的情况,做好管道护理,避免漏液问题发生。同时,在治疗体位方面,应当考虑到患者术后被动体位保持时间较长,以及肌肉松弛等问题,因此,在手术治疗当中,应当充分地观察患者的皮肤状态,做好体位调整工作,可将软垫放置在患者的背部、臀部以及颈部,缓解局部压力,避免压力性损伤。同时,在做好保暖工作的同时,适当的按摩患者的四肢。此外,安全护理方面,应当关注术后的预防感染工作以及安全转运。面对预防感染时,应做好无菌屏障,避免侵入性操作以及创伤性操作带来的细菌感染问题,同时,在遵医嘱状况下,为患者实施适宜剂量的抗生素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1)不良情绪;(2)护理满意度;(3)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为[±s,(n,%)],软件采用:SPSS27.00;由T值、X2校验,数据状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2.1不良情绪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5.09±0.11),(5.00±0.17)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GAD-7量表(分)

PHQ-9量表(分)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对照组

30

23.59±3.51

7.21±1.37

22.32±2.20

5.85±1.59

实验组

30

23.47±3.22

5.09±0.11

22.30±2.11

5.00±0.17

T

--

0.138

8.449

0.052

2.911

P

--

0.891

0.000

0.959

0.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100.00%),优于对照组(76.67%),(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0

20/30(66.67)

3/30(10.00)

7/30(23.33)

76.67

实验组

30

25/30(83.33)

5/30(16.67)

0/30(0.00)

100.00

--

--

--

--

7.925

P

--

--

--

--

0.005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0.00%),优于对照组(13.33%),(P<0.05),见表3。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脑栓塞(%)

心脏栓塞(%)

瓣叶脱落(%)

发生率(%)

对照组

30

1/30(3.33)

1/30(3.33)

2/30(6.67)

13.33

实验组

30

0/30(0.00)

0/30(0.00)

0/30(0.00)

0.00

--

--

--

--

4.286

P

--

--

--

--

0.038

讨论

心脏瓣膜病由于病因较为复杂,患者存在主动脉等多个瓣膜口狭窄问题。同时,心脏瓣膜病患者病情逐渐的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导致血流运行不畅,进一步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诱发心力衰竭[1]。面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人工瓣膜置换术,方可达到治愈效果。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手术疗效与患者自身病情的差异性、应激状态以及治疗耐受性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治疗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临床护理操作,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结局[2]。对此,本文详细探讨系统护理配合,在手术治疗当中带来的价值及影响。

系统护理配合与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相比较,充分的关注整体性以及全面性特点,在护理过程当中,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所处环境有充分的兼顾,以此保障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而系统护理配合在实施过程当中,将护理重点放置在手术治疗过程当中,充分秉持未病先防原则,将手术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联系,明确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职责[3]。通过多层次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在采取术中系统护理配合后,实验组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较高以及不良情绪评分有充分的改善。而具体的原因分析为,通过系统护理的配合,患者多方面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术中对于不良事件有显著的预防意识,因此,发生几率有显著的降低[4]。而患者在上述优质的护理配合影响下,护理满意度较高。充分地证实,系统护理配合将患者需求纳为护理中心,为患者解决常见的临床护理问题,因此,充分地提升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以及责任心,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体来讲,心脏瓣膜置换术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配合系统护理模式后,其应用效果更佳,因此,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借鉴以及使用系统护理配合内容,改善患者治疗结局。

参考文献

[1] 刘文媛. Omaha系统护理模式在西宁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护理研究,2024,33(1):103-105.

[2] 王欢,姚盛云,郭凯娟. 系统护理配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2023,42(23):173-176.

[3] 刘媛. 系统性呼吸道护理干预对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应用效果分析[J]. 自我保健,2023(11):240-242.

[4] 王晓锋,齐心红,贾晓英,等.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4):4286-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