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对改善新生儿低体温发挥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对改善新生儿低体温发挥效果探析

石莹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810003

摘要目的:探析为新生儿提供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对改善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12月间收治30例低体温新生儿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新生儿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联合针对新生儿低体温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各组有新生儿15例。从两组新生儿干预后体温变化、低体温情况分析护理模式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入病房后的30min、1h以及90min时间体温测量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体温新生儿展开早期保健技术干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体温,缩短住院时间,保障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低体温;早期保健技术;体温恢复

新生儿低体温是指新生儿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在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体温应维持在36.5°C到37.5°C之间[1]。如果新生儿的体温低于这个范围,就称为低体温。可引发新生儿低体温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诸如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体感染、难产、甲状腺问题等,一旦发现新生儿存在低体温情况应该保持重视并及时处理。低体温新生儿极易出现机体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并对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本院自近年来对低体温新生儿展开早期保健技术干预,现将2023年间本院产房出生的低体温新生儿30例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3年1月~12月间收治30例低体温新生儿为分析对象。筛选标准:(1)纳入标准:产检资料无缺失;胎龄在30周以上;出生后测量肛温,在30~34℃间;家长了解研究内容并表示愿意配合。(2)排除标准:极低体重新生儿;存在先天性畸形;存在胎窘、宫内感染情况。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新生儿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分组后组间数据情况如下:对照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胎龄在31~42周间,平均(37.51±2.33)周;早产儿12例,足月儿3例。观察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胎龄在32~42周间,平均(37.49±2.31)周;早产儿11例,足月儿4例。对于纳入新生儿对象分组数据差异分析,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产后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体征状态,产后2h指导展开母婴皮肤接触、吸吮,时间为30min。为产妇讲解产后的饮食和母婴喂养技巧。

观察组:联合针对低体温的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包括:①皮肤对皮肤接触:将新生儿与母亲或父亲进行皮肤对皮肤接触,可以提供温暖和安慰,帮助新生儿恢复体温。这种接触还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和母乳喂养。②保温环境:为低体温的新生儿提供温暖的环境非常重要。使用暖气或加热设备来维持室温在24°C到26°C之间,防止新生儿过度散热,失去体温。③使用保温设备:尤其对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童,可能需要额外的保温措施,如保温箱或保温毯。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保持适当的体温,并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④频繁监测体温:对低体温新生儿,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并定期记录。这有助于评估效果,并及时调整保温措施,确保新生儿的体温稳定。⑤促进哺乳行为:早期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热量和营养,帮助新生儿增加体温。在医生或妇产科医生的指导下,鼓励母乳喂养或使用其他适当的喂养方式。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体温检测:在新生儿送回病房后的30min、1h、90min三个时间段进行肛温测量,病房室温在24~26摄氏度间,肛温测量提示在36.5~37.5℃间位正常,低于35℃的判定为低体温。

干预效果:记录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产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由SPSS23.0软件进行运算,将计数数据表示为n和%,组间以X2检验展开对比,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表示为±s,行t检验, 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体温变化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在入病房后的30min、1h以及90min时间体温测量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

表1 两组新生儿各时间段体温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回病房后30min

回病房后1h

回病房后90min

对照组

15

35.14±0.14

36.20±0.13

36.34±0.14

观察组

15

36.33±0.12

36.72±0.12

37.06±0.13

T

-

46.538

21.195

27.176

P

-

0.000

0.000

0.000

2.2组间干预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

表2 两组新生儿干预后体温恢复、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恢复体温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15

17.79±1.42

9.17±0.92

观察组

15

13.18±1.01

6.58±0.79

T

-

19.077

15.402

P

-

0.000

0.000

3 讨论

本研究中将出生低体温新生儿随机分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及联合早期保健技术干预,在低体温干预方面,观察组新生儿数据呈现显著优越性(P<0.05),提示了早期保健技术对于帮助低体温新生儿复温具备积极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2]:①提供温暖环境: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恢复新生儿体温的关键。通过提供合适的保温环境,如使用暖气或加热设备,可以防止新生儿过度散热,从而帮助其恢复体温。②促进热传导:皮肤对皮肤接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保健技术,可以通过母亲或父亲与新生儿的紧密接触来传导体温。这种接触可以提供额外的热量,迅速增加新生儿体温,并促进热能的平衡。③促进母乳喂养:母乳是理想的新生儿食物,其中包含丰富的热量和营养。通过早期的母乳喂养,可以为新生儿补充充足的热量,帮助提高体温。

综上所述,对低体温新生儿展开早期保健技术干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体温,缩短住院时间,保障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韩小霞,刘爱华. 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综合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长寿,2023(8):210-211.

[2] 马燕. 新生儿护理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