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2021-2022年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

李文艳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吉林 长白 134400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体检真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2021-2022体检103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方法 根据体检期间是否发生真菌感染分为真菌感染组30非真菌者73统计艾滋病患者体检期间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比较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一般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艾滋病真菌感染患者共检出146株菌种,多因素结果结论 侵入性诊疗操作、联用抗菌药物、无口腔清洁护理、CD4+水平低、HIV-1 RNA载量高均为影响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可根据上述结果给予相关干预政策,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艾滋病; 真菌感染; 病原菌构成;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治疗该病的确切疗法,且该病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多为虚弱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升高趋势,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疾病[1]。另外,由于患者免疫功能相对较低,易受到各类病性真菌感染,进而造成患者出现各种呼吸消化症状,甚至可损伤患者黏膜,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明确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病原菌构成,分析引起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可对后续诊断、防控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2]。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2021-2022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及防控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对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将整理后作出下列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的艾滋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后根据观察其发生真菌感染组30,对照发生真菌感染患者73。纳入标准:所有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均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3]中相关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意识状态正常可合作者等。

1.2 方法对观察组真菌培养:取患者口腔拭子、痰、血、脑脊液等进行标本涂片后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查,后进行真菌培养;采取两组患者同一时间段的空腹静脉血约6 mL,取其中2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计数(WBC)、CD4+、计数;另取2 mL静脉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两组HIV-1 RNA载量;取剩余2 mL静脉血以离心时间10 min、离心速率3 000 r/min的标准分离血清,后取上清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记录观察组患者的菌种构成及性别分布。②统计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主要标本来源及菌种分布。③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侵入性诊疗操作、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口腔清洁护理、系统抗病毒治疗、WBC、CD4+、计数、HIV-1 RNA载量、血清TP、ALB水平等,并以此为根据对其进行因素分析。④以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作为因变量,将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筛选出影响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菌种构成及性别分布 30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共检出146株菌种,包括白念珠菌29株、新生隐球菌18株、烟曲霉菌24例、光滑念珠菌38株、其他真菌37株,男性真菌检出比为58.90%,女性真菌检出比为41.10%,

2.2 观察组患者主要标本来源及菌种分布情况具体如下表2。

2 观察组患者主要标本来源及菌种分布()

真菌

口腔拭子

脑脊液

白念珠菌

24

1

2

2

新生隐球菌

0

1

10

7

烟曲霉菌

0

19

2

3

光滑念珠菌

31

3

2

2

热带念珠菌

19

2

0

0

马尔尼菲篮状菌

0

1

15

0

合计

74

27

31

14

2.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侵入性诊疗操作、联用抗菌药物、口腔清洁护理、CD4+水平、HIV-1 RNA载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2.4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4中多因素结果显示,

4影响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β

SE

Waldχ2

P

侵入性诊疗操作

0.655

0.315

9.281

<0.05

联用抗菌药物

0.484

0.155

9.751

<0.05

无口腔清洁护理

0.687

0.133

26.681

<0.05

CD4+水平低

0.452

0.108

17.156

<0.05

HIV-1 RNA载量高

0.458

0.105

19.026

<0.05

3 讨论

艾滋病是由机体感染HIV所致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该病对人体危害较大,可持续损伤免疫系统,应答功能紊乱,进而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各类感染风险随之增加。真菌感染时患者较为常见的感染,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明确菌种构成并了解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为后续诊治奠定基础,将患者的生存期延长[4]

本研究结果显示,30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共检出146株菌种,包括白念珠菌29株、新生隐球菌18株、烟曲霉菌24例、光滑念珠菌38株、其他真菌37株,标本分别来源于口腔拭子、痰、血、脑脊液,且各类菌种在上述标本中均有分布,表示当艾滋病患者出现真菌感染时,大多可出现发热、咳嗽、口腔感染、咳痰等多种临床表现,临床上应加强对艾滋病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观察,若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合并真菌感染[5]

综上所述,侵入性诊疗操作、联用抗菌药物、无口腔清洁护理、CD4+水平低、HIV-1 RNA载量高均为影响艾滋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可根据上述结果给予相关干预政策,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归冰, 杨程, 董玲玲, 等.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吸烟现状再调查[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2, 17(3): 386-389.

[2]潘虹, 相旭博, 王学贤. 艾滋病患者与呼吸科普通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比较[J]. 抗感染药学, 2022, 19(10): 1410-1414.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协和医学杂志, 2022, 13(2): 203-226.

[4]易银, 陈铭, 张立丽, 等. 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1, 28(7): 1084-1091.

[5]赵会如, 吴秀伟.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液、痰液和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的检出率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20, 42(5): 675-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