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的传承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思考

高琼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进步,国内外许多院校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使之越来越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大学的钢琴课堂,一方面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推动声乐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发挥。本文从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剖析了民族民间音乐在高等院校钢琴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现状,最后给出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希望有效改善高等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品质与标准。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教学;高校教学

前言:钢琴乐器是西洋文明与西方审美的共同产物,在引进中国以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实现了深度的融合,高校钢琴课程由于有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支撑而具有特殊魅力。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高等院校钢琴课堂在教学方式、训练曲目和课程资料等方面都还不能体现出本地区的音乐特点,主要方向仍然是改编西洋歌曲中的内容。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院校钢琴老师们也应该反思怎样在提高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同时,使钢琴课程更好地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而增加中华民族的全球影响力。

1、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1.1中国钢琴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民族民间器乐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能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钢琴课程中,民族民间器乐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置喙的。我国在未来的历史征程需要从传统艺术中吸取力量,把钢琴声乐教育做到我国特色,是高校声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多加入一些本土的元素,让更多人知道并喜欢我国的钢琴声乐。

1.2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本土化的需要

把民族民间歌曲运用到钢琴声乐课程中,是让学校对钢琴声乐进行本土化的重要体现。民族民间器乐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创造学习钢琴乐曲的过程中,将民族乐派所特有的技法和音色融入其中,并结合西洋乐曲特点做出了改革与创造,在能反映时代性的同时又能体现中华民族艺术的特有韵味,使民族乐派在广大学习者的内心里扎根与开花;尽管钢琴乐曲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不拥有象西洋音乐那样体系完善的教育系统,可是我们音乐有着自身的闪光点,如果仅仅只是照搬,所创造出的优秀作品也是不能打动人的,必须有自身的风貌与特色。

2、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现状

2.1作品数量不多

在当前的高校钢琴教育过程中,由于作品总量相对较小,且可以供给学员们自由练习的钢琴曲目也有限,所以学习者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不高,也只能对极少部分的乐曲较为了解,所以演奏技能也一直没有突破。加上在这些歌曲中包含民族民间歌曲的元素并不多,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2.2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力度不够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音乐教育也慢慢开始从一个国家身份上走向世界的音乐教育中心地位,和全世界间的音乐教育交流与互动也越来越紧密。因为文艺是互通的,而音乐教育并无世界,所以我国音乐教育与西洋音乐教育在长期发展中,其实也可以做到很好的相融。但在中国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中,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关注程度却严重不足,许多人都觉得传统钢琴音乐教育是阳春白雪,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是很老旧的事物,已经赶不上现代发展潮流,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但影响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还对传统钢琴教育产生了障碍。但不管是中国国内的传统音乐教育,又或是西洋的音乐教育,都需要被平等对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共鸣,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美术鉴赏力。。

2.3体系不健全

教育也是与时俱进的,学校钢琴教育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创新,同时民族民间音乐也在慢慢兴起的过程中,但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因为教育系统的不完善,使得民族民间歌曲教学在和钢琴结合时,遭遇了一定障碍。要想完全改变这个状况,就需要重新建立钢琴课程体系,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编写出比较适合学生实践并与音乐融合的教学内容,有效改善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管理水平。

3、民族民间音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热爱本民族的音乐

大学钢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领音乐学习者进一步明晰民族乐派的文化含义,感受民族乐派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民族自信与荣誉感,只有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才能更有效的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从而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绚烂多姿的中华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类型,共同构成了丰富而全面的民族乐器结构,而这些都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文化走向世界,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高校学生也应自觉主动掌握并了解本民族的器乐形式,并将之融入到钢琴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性,在钢琴教学中增加民族民间器乐的元素,在提高自己学科素质的同时,达到我国乐器与西洋器乐的充分交融。

3.2增加中国钢琴作品数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博精深,源远流长,在漫漫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知识系统,需要着我们的发现与探索,中国钢琴历史文化传统教师也不例外,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为我国钢琴历史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腾飞奉献一份力。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扩大了钢琴音乐作品的数量,使他们可以比较充分地掌握了相应的钢琴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钢琴素质。要想真正把民族民间乐曲和中国传统钢琴教材相结合,就必须把更多的民族钢琴曲目作为他们教学的素材。因为我国的钢琴历史传统文化也具有一定包容性,其中蕴含着许多外来文化,比如从唐朝的歌曲中汲取了波斯等国的歌曲成分,采用了民族文化交流的形式加强了文化领域的沟通。另外,相应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也要开展系统的钢琴训练,使学习者可以多角度全面的掌握钢琴基础知识,并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创新。

3.3夯实理论基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钢琴音乐老师除了要注意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外,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音乐学习材料外,还应该把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机地结合,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更多实用性强的音乐教学内容体现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推动学生课堂水平的提高。比如中国过去鲜少采用互动性课堂,使得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地位,在新时代,就需要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机会性交还学生,并引导他们勇于探究与创造。而过去中国高等院校的钢琴音乐基础理论教学都是以西方的音乐知识系统为依据,而很少包括中国的本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这就对中国钢琴的音乐教学本土化会形成一定影响,也限制了中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老师们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掌握学生的基本认识框架和信息吸收能力,从而调整课堂教学,完成了教学质量的飞跃。

3.4优化教学大纲

当前中国的高等院校钢琴教学理论基本依赖于西洋乐理。为更有效地进行钢琴声乐教学的本土化,并体现出本民族的音乐特点与优势,大学钢琴声乐老师们也应该对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更加关注起来,并充分考虑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地位,进而继续优化现行的音乐教学大纲,在课堂设置数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目标等方面多角度全面地加以提升,例如学校能够提供比较专业的民族性钢琴歌曲宣传课程,音乐老师在课堂中就可以比较系统地输出有关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创意灵感、表现技巧及其特色魅力,有助于音乐学习者比较有针对性地掌握与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表现情感的方式技巧。在此基础上启发了学生创作改编和作曲的灵感,进一步加深了学员们对民族民间歌曲的理解,使学员们能更由衷对本少数民族杰出的民族文化结晶表示骄傲与自豪,为我国歌曲事业迈向全球而奉献自已的一分力。老师要向学员仔细介绍民族民间传统器乐钢琴作品的创造过程及其与之有关的声乐基础知识,在组织学生完成钢琴曲学习的步骤中,要确定数量,量变就可以形成质变,老师要把它当作学生成绩的一个主要考核依据,以调动学生自身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结语:综上论述,民族民间乐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把民族民间乐曲纳入高等学校的钢琴教学,是新时代使种族民俗乐曲重新焕发生命与活力的途径,还能够推动种族民俗乐曲的蓬勃发展,使之更多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风潮,另一方面又是对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进行本地化的需要。虽然目前中国国内外音乐教育还是存在作品数量较少、重视程度低下的问题,但相信经过每一个时代的努力,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音乐老师们应当指导学生更多地认识本民族文化,树立起对民族民间音乐蓬勃发展的信心,体会中国传统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特殊吸引力。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当高度重视民族民间器乐蓬勃发展的问题,为学校教学带来积极助力,实现中国少数民族钢琴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增加中国民族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康泽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

声,2016(12):49.

[2]王萌.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J].戏剧之家,2016(02):78.

[3]杨柳.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分析[J].大众

文艺,2016(15):245.

[4]胡力华.启发性教学原则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文艺

生活·中旬刊,2017(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