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中如何应用生化检验

/ 1

糖尿病诊断中如何应用生化检验

王雨晴

内江市中医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糖尿病迅猛增长的严峻形势,据统计,全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已达到惊人的一亿多人,规模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还将会持续攀升。糖尿病这一场被称作“甜蜜杀手”或“隐性杀手”的疾病,因其悄无声息地侵害人体健康而经常被大家所忽视。许多患者在确诊时都可能已经患病很长时间了,甚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作为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常见病症,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下降等。当血糖水平显著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长期患病还可能导致血管与神经的病变,进而对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个脏器和组织造成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因此,大家必须高度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通过科学的饮食控制、合理的运动锻炼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IMG_256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从医学角度来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的显著下降。同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莫名的疲乏和嗜睡,视力也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减退,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感染,且伤口难以愈合。对于糖尿病的易患人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几类高风险个体,首先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其次,身体肥胖者,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明显的个体;再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他们的遗传背景增加了患病风险;还有那些曾经检测出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的人群;此外,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对于女性而言,曾经生育过巨大胎儿或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个体同样需要警惕。另外就是中年以后运动减少、工作应酬多、精神压力大的个体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识别这些症状和易患人群,可以更早地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和干预,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1.血糖测定: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血糖测定,不同患者的血糖水平呈现不同的升高程度,而诊断糖尿病的基准主要依据血糖浓度。如果静脉血糖结果为以下结果中一项或多项:(1)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3)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同时还伴随着典型的临床症状,那么就可初步诊断为糖尿;反之,如果空腹血糖浓度低于6mmol/L,则基本可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IMG_256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作为一种葡萄糖负荷测试,对于精确评估个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至关重要。当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维持在6至7mmol/L范围内时,此试验对于明确诊断结果非常有帮助。在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必须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操作流程。在试验前的三天内,日常饮食中的糖摄入量应不低于150克,并维持正常的日常活动。同时,需要停用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试验前需确保至少15小时无食物摄入,随后在抽取血液样本后的5分钟内,饮用含有75克无水葡萄糖的300毫升糖水。然后,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取一次血液样本,共计四次。在整个试验期间,患者应避免吸烟和饮用咖啡。如遇特殊情况,血标本的收集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应超过口服葡萄糖后的六小时。

IMG_256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因为血红蛋白的寿命约为2-3个月,它与血糖浓度长期暴露的程度成正比。因此,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避免单一时间点的血糖测量带来的误差。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48 mmol/mol)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这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一个稳定的指标,不受饮食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更能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降低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4.脂联素检查:脂肪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集结而成,这些细胞能够分泌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脂联素。脂联素的检测在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方面具有显著的前瞻性,能够提前4至7年进行预警。对于高危人群的筛查,这一检测手段有助于医生早期识别糖尿病,进而降低其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出现。一旦通过脂联素检测确定了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医生就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运动与饮食调整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提升脂联素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逆转糖尿病进程的目的,避免疾病的发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虽然是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但是脂联素更多地扮演了风险预测的角色。它能够帮助医生识别出那些血糖尚处于正常范围,但机体代谢已经出现异常的人群。此外,与年龄、性别、BMI及腰围等传统的风险评估因子相比,脂联素能够更动态地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与个体的代谢健康状态紧密相关,因此在预测精度和适用性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