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丁翊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随着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深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了强化高等教育机构的整体实力及社会效应,我们亟需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旨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使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切实提升实践技能。对于学习办公空间设计专业课程学生的培养,关键在于融合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创新精神,以此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构建一种集基础理论与创业创新于一体的前瞻式教学模式。在这个创新教育的新环境中,我们不仅改革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契合时代的步伐,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样的教育策略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确保了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脉搏,为社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注重空间形式设计,忽视内涵价值

在“办公空间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往往面临紧迫的时间压力,导致他们在将概念转化为具体设计时,可能未能充分挖掘空间设计规划方案的创新表达潜力。在对办公空间形态的选择上,他们似乎并未深入探究课程内容的核心需求和意义。实际上,空间设计规划方案在设计初期应扮演的关键角色并未得到应有的反馈,最终的作品也因此未能充分展现出设计思路的连贯性和价值所在。为了提升“办公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明确教学重点,强调规划与组织技能的培养,以此强化课程自身的实用价值。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将其融入“办公空间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这样不仅能够弥补现有教学中的不足,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2-教学手段单一

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依赖教材和幻灯片来传授空间设计理论和实例,但明显忽视了对多元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互动环节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现行的教学模式依然沿用着“讲授+作业提交”的框架,虽然强调设计过程和技巧,但过度依赖教学大纲和纸质资料,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路径倾向于教师引导下的线性设计学习,学生往往按部就班地执行,这限制了他们理解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局限于既定框架,对边缘领域的知识探索不足,导致他们对跨学科知识价值的认识不深,进而影响他们在跨专业学习中的探索欲望和参与度。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更为灵活和开放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素养。

1.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首先,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海外艺术教育的启发。然而,当前一些高等教育机构的艺术设计教学依然倾向于西式框架,其教育理念和专业课程构建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和创新局限。这种模式并不契合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目标,尤其在“办公空间设计”这类课程中尤为明显。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在教学内容上未能有效融合本土艺术资源,缺乏针对性地设立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导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之间存在断裂。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潮中,一些学校过于侧重理论教育,却轻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使得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对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从而制约了高校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2.1-确立教学目标,强化本土文化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塑造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那些具备创新思维和精湛技艺的新型人才。然而,国内的室内设计专业正面临着生源短缺、课程结构陈旧和教学方法滞后的挑战。为解决这一现状,高等教育机构亟需革新教育策略,构建一种融合通识与应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合,将专业基础知识、通用技能以及发展转移能力紧密结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常规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紧密联动,从而大幅提升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办公空间设计"一类室内专业课程教学的市场适应性。作为一门涵盖广泛的交叉学科,"办公空间设计"的教学应依据地域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深度调研和行业剖析,预判未来的行业动态,以此明确专业的教学定位,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框架。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应积极参与客户咨询、企业合作,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提炼,优化学科体系,使其能随本地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提升,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

2.2-教学内容的改革融合

在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崭新视角下,教学策略应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及课程特性,构建一个整合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案、开放式在线课程以及实战型企业项目的设计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引擎,我们巧妙地融合了微课资源和反转教学模式,尤其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课程的核心在于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与现代科技革新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BIM技术相融合,同时鼓励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借助网络搭建起一个多维度的互动学习平台。这样,我们不仅打破了艺术与技术的传统界限,而且以更为开放的思维拓展了“大设计”的专业视野,力求在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出新的可能。

2.3-教学方法的改革融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潮中,“办公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独特且深入,分为理论研讨与实践操作两大部分。以学生为中心,鼓励跨学科的教学互动与交流。理论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包含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的深度剖析和个案分析环节。这部分教学由具备丰富设计美学知识的办公空间设计专家主导,他们引导学生课前自主研读教材并利用网络资源深化理解。通过互动讨论和团队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实践教学则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邀请了对建筑结构、装饰材料及施工技术有深厚理解的教师,以及行业前沿的顶尖专家和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共同授课。这样的安排旨在引入外部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设计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2.4-重视实习环节,课程教学开设与创业并行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塑造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全面素养的关键路径,其发展在高校中面临着挑战,亟需深入研究如何构建本土化的创业教育框架。在教学策略上,"办公空间设计"课程应融入创业导向,紧密链接市场环境,将行业前沿动态转化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设计与创新的理解。强化实习环节至关重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熟练运用设计工具,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驱动的设计实践,从而增强专业技能。设计过程中,学生需具备适应性,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展现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公共沟通、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转化等综合素养。办公空间应成为一个互动学习平台,构建开放、动态的教学生态系统,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激发集体智慧,提升组织内部的竞争优势。实习环节应结合办公空间的实际运营,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他们掌握设计基础和实践技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设立联合工作室,将教育成果直接转化为实际项目,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和产业的互利共赢。项目来源的社会化和检验标准的市场化,促使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扩展实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在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过程中,实现课堂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3、结论

概括来说,"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不仅融合了理论深度,也强调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面临快速变化的时代和日益繁复的知识需求背景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革新显得尤为关键。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具备创新设计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室内设计师的重任,这就需要他们积极进取,重构教学框架,打造出多元、先进且高效的教育路径。这样的努力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晶,甄峰,冯静.信息时代联合办公空间的发展及其对创新的影响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0(06):48-52.

[2]陈畅,胡孟婷,安泽明.浅谈以联合办公空间为代表的新型社群平台建设及其在杭城应用前景[J].经营管理者,2021(02):220-221.

[3]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02):71-74.

[4]李若辉,宋倩.新文科背景下设计类专业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以《服务设计》课程为例[J].设计,2021,34(0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