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职业院校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王会波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51

摘要:实践训练平台作为教育与职业技能成长的基石,它在促进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平台通过无缝对接职业岗位的关键技能培养,实现了知识、技巧与品格修养的深度融合。对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创新的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路径。一个卓越的、开放且富有成效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对于驱动区域经济的创新活力、强化教学实践质量、孕育顶尖专业人才以及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职业院校;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智能建造实训基地是培养智能建造人才的需要

当前,建筑行业的进步呼唤着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但现实中,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往往局限于传统模式,难以跟上智能建造的步伐。智能建造以模块化建筑为核心,正深刻地推动着建筑业的革新,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想实现智能建造的顺利转型,关键在于人才储备和技术更新。首先,智能建造工程师需精通多元化的建设技术,这种技术并非简单的传统建造技艺,而是由传统建造与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融合而成,具有显著的工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特性。

智能建筑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通过标准化的构件生产和高效组装,融入数字化设备,实现了对建筑的智能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旨在节约资源,促进绿色生活。因此,智能建造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的复合型技术。鉴于此,高职院校在建筑专业的教育体系构建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立体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设立与智能建造相匹配的实操平台,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满足培养需求。

这意味着职业学校建筑专业需革新教学与实践策略,创建专门的智能建造人才培养基地,将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鼓励他们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教师们应充分利用智能建造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和实践的重要载体,优化教学环境,通过模拟技术的运用,将理论知识与真实工程场景紧密结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性。

2职业院校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2.1体制与机制构建

(1)共享与协作管理模式:产业学院采用董事会模式,各方伙伴通过资金投入、实训设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项目及培训计划等多元方式参与,股权结构根据各自的贡献确定,董事会成员由各参与方共同选举。产业学院在董事会的指导下,直接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日常运营。

(2)人才培育与管理:作为实训基地的核心管理者,产业学院拥有招聘和管理人才的权利,主要聘请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同时从社会引进顶尖工匠和能手,构建一个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的多元化团队。

(3)协同教育与实践:产业学院主导人才培养计划和实践教学标准,将企业实际项目和文化融入教学,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归属感。

(4)联合生产与创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如预制构件生产线的模拟教学,兼顾经济效益,既提升合作企业的生产能力,又赋予实训基地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设立研发交流中心,引入企业的研发项目,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5)利益分配策略:在确保实训基地的稳定和增长的前提下,设计公正的收益分配制度,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公平分享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果、研发成果的转化收益以及社会培训带来的经济价值,从而形成一种驱动各方共同进步的利益共享机制。

2.2智能建造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在创新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前沿技术驱动的智能建造实习基地,它依托于集成智能建造技术、信息技术及虚拟仿真等多元技术平台,并以模块化建筑模式作为实施载体。这里,我们巧妙融合了传统建筑行业的“土木智慧”与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设计了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操与虚拟模拟的紧密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实战技能,深化他们对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理解,使理论知识得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活学活用。

这个基地划分为智能生产区、智能施工区、智慧办公区、智能质量监控区、绿色建筑体验区、虚拟仿真学习区以及智能决策中心,其核心目标在于强化学生的模块化建筑构建能力。基地配置了全自动化生产线、BIM与AI等尖端技术设施,旨在全面支持理论教学、仿真演练及实践操作,推动人机协同的高效建造模式,从而显著提升建筑智能化教学的专业水准。

2.3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

在遵循中国独特学徒模式的框架下,我们严格执行"双指导"模式,为学生的实践训练配备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企业导师。专业教师负责理论课程的传授,而企业导师则专注于实践操作的指导。通过设立产业合作学院,推动校企间的人员互动,鼓励双方互聘师资,我们引入并充分利用来自企业的技术精英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讲师,制定严格的兼职教师聘用规范,并构建一个动态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对这些兼职教师,我们实施定制化的专业发展培训,聚焦于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策略以及课程设计的改进,以期打造一支高效、专业且富有教学热情的兼职教师团队。

对于核心教师,我们强化他们的专业成长,通过定期举办公开示范课、举办教学技艺竞赛以及参与教学能力比赛,激励他们持续提升教学技艺。全面推行骨干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制度,定期派遣他们深入合作企业的项目实地学习,以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我们支持青年教师通过海外访问学习、研究合作等方式,融入周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团队,以提升他们的科研深度和创新思维。此外,我们还策划了骨干教师的海外交流培训计划,旨在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致力于培育出卓越的核心教师群体,激发他们的竞争精神和创新活力,从而推动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品质的提升。

2.4模块化实践项目开发与资源库建设

围绕建筑业的创新转型路径,即工业化、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我们着重于培养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化施工和智慧管理等领域的人才,特别是智能建造现场工程师,强调他们的专业精神、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此,我们构建了模块化实践项目,旨在将通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通过实际项目推动知识整合,确保课程教学始终聚焦于解决企业现场实际问题,实现核心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交织提升。

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创建了智能建造技术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元媒介,以及VR和AR等互动模拟技术。这个库包含丰富的资源,如文本资料库、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音频库、课件库、三维交互软件库,以及企业示范施工案例库。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配有完整的行动导向六步骤(信息收集、计划制定、决策分析、执行操作、检查反馈、评估总结)的多媒体资源,便于学习者直观理解。

我们与企业深度合作,搜集并整理数字化工作场景,构建了工程案例库,方便教师、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快速获取行业范例。我们的目标是与BIM、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和预制建筑施工等“1+X”认证项目同步,通过校企合作,打造适应这些证书培训的高质量在线学习资源。此外,我们引入国际建筑行业的标准和双语教材,以满足国际化的建筑行业人才,尤其是“走出去”企业的培训需求。

结论

建筑业正经历一场以数字化、自动化和工业化为驱动的深刻变革,朝着智能建造的未来稳步前进。这一转型为行业的绿色和低碳转型开辟了新的战略视野。然而,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智能建造领域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优质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建立一个适应性强、设施完善、资源丰富、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效果显著且服务能力强的开放式智能建造产教结合实训平台,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品质,促进区域、企业和学校的深度融合,增强关键智能建造技术的研发能力,并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的高品质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如兵,陈鹏,蒋凤昌,等.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7(26):4.

[2]张一平,周柳奇.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