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多起脱硫吸收塔起火事故的安全生产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针对多起脱硫吸收塔起火事故的安全生产研究分析

黄威海

大唐陕西蒲城发电公司 陕西省渭南市 715501

摘要吸收塔是湿法脱硫系统中防火重点设备,而湿法脱硫是我国最常用的烟气脱硫法,所以做好脱硫吸收塔防火工作是脱硫系统中安全防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针对脱硫系统中防火安全重点环节进行讨论研究,希望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作业单位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提出一些设备改进的建议,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脱硫;吸收塔;防火;安全

一、脱硫塔着火事故原因及分析

近期,脱硫吸收塔着火事件频发,西安热力公司吸收塔燃烧爆炸事故、国电元宝山在建吸收塔燃烧垮塌事故,陕西榆横电厂吸收塔燃烧事故等等。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各企业脱硫设施设备新建、改造项目越来越多,脱硫吸收塔着火事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而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均是:防腐材料着火。

目前常用的吸收塔防腐材料主要为以乙烯基树脂、酮类固化剂、玻璃鳞片、苯乙烯吸收剂等组合而成的玻璃鳞片胶泥。吸收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雾器管路也多为衬胶或PPR管道。脱硫吸收塔塔体内含有多种易燃物,在塔体内进行的焊接等动火作业极易因为火星溅出引燃其中的易燃材料导致引起火灾。并且因为吸收塔内为相对密闭的空间,而施工常用的丁基胶水极易挥发,若塔体内通风情况不好,一旦遇到明火也极易发生爆炸。

虽然说脱硫吸收塔易燃的客观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结合近期发生的几起着火事故我们不难发现脱硫塔施工中着火并且未能及时处理引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 吸收塔动火作业中火星溅于易燃物品上引起小范围着火,但施工作业人员未能发现,引起火势扩大;
  2. 吸收塔内通风不畅,易燃的挥发分子扩散至一定浓度后遇火星引发爆燃;
  3. 小范围火情发生后灭火处理方式方法不当,未能及时扑灭引发火势扩大;
  4. 施工中火星溅于除雾器冲洗管道及喷嘴上等密集、易燃物引发其迅速燃烧导致常规有效灭火手段(除雾器喷淋)难以有效灭火继而扩大险情;
  5. 使用竹板铺设脚手架,导致其在火情初期起助燃作用;
  6. 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未采取防火措施或防火措施不完善,或在施工后以撤除消防措施后违规作业引发火灾事故。

这些吸收塔着火事故常见原因中,大多是施工作业管理上的疏漏,如果施工作业单位做到:

  1. 加强安全管理,在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并使其掌握简单的防火技能;
  2. 施工单位及项目公司建立完善的防火预案,并且施工过程中做好监护;
  3. 准备充足的消防工具及措施,并在施工前检查其可靠性;
  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施工及监督人员携带火种进入现场,不使用能产生火花的设备的使用,施工人员禁止穿钉鞋以防与钢板等摩擦产生火花;
  5.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杜绝交叉作业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6. 施工区域实现封闭隔离,不使用易燃的竹板的搭建脚手架,施工人员不穿易燃的衣物,穿戴好防护服,减少作业范围内可燃物数量;

就能极大的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或者在火情初期控制住火情防止火情扩大。

二、针对实际情况的可行性改造建议

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吸收塔中如果要进行必要的动火作业时,小范围、小规模的起火可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我们只能将火情扼杀在初期,或者通过某些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一路可靠有效的消防措施,通过查阅一些资料,个人认为以下措施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1. 在塔内动火作业时,我们常采用且很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利用除雾器冲洗系统进行喷淋,但是我们知道,目前我国脱硫吸收塔中最常见的除雾器冲洗水管路为PP-R材质,这种材质虽然很耐腐蚀,但是不耐高温,受热后变形或者着火后断裂,在除雾器附近着火时无法有效的喷淋灭火。为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现有的除雾器喷淋系统中进行改造,可以将除雾器冲洗系统的最上层改为不锈钢材质,或者在除雾器冲洗系统上方增加一层不锈钢材质的事故冲洗管路,采用防腐蚀性强的金属材质耐热,不怕灼烧。当火情发生时能够稳定投入进行灭火,平时也可以作为除雾器冲洗水使用;
  2. 仔细分析多起吸收塔着火事故我们会发现,严重的着火事故都是小火源引燃塔内大面积易燃物导致火情扩大。上文中我们提到,吸收塔内常用的防腐涂料为玻璃鳞片胶泥,但是这种材料耐温极限只有约180℃,当火接触到防腐材料上时,涂层遭到破坏,其中的苯乙烯等有机物与空气充分的接触为燃烧甚至爆炸提供了条件,但是如果采用耐温极限高的材料,保证其在高温或者遇明火情况下保证一段时间内不破话,就会因为隔绝氧气、可燃物等使火情不会急速扩大,为迅速扑灭火情、控制火情、减小损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与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脱硫吸收塔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仅存在设备、环境客观因素导致事故的易发性,而且还有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甚至设备设计安装人员对于安全的不重视。无论我们是处在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中但自身毫无安全意识,还是自身安全意识足够但是处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我们都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

在研究一些典型案例中,有一个案例令我印象深刻,它发生在2010年,在此次事故中,施工单位在施工开始前正确执行了消防措施,从吸收塔冲洗水中临时接了一路管道始终对塔内持续淋水降温,保证了焊接过程的安全,但是,在工作收尾过程中,在已经拆除了临时冷却灭火水源的情况下,临时施工进行动火作业,这次的作业因较为简单,施工人员麻痹大意,仅仅准备了水桶淋水的简陋的消防措施,导致作业中点燃了脚手架上堆放的杂物,最后引起吸收塔内内衬橡胶烧毁,塔内除雾器、除雾器喷淋水管大面积损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次事故中,我们能看出,作业单位与电厂并不是没有安全意识,他们在作业开始时办理了动火工作票,也做了完善了消防措施,保证了在正式作业时间内的安全,但是在正式工作完成后,因临时追加的工作的防护措施不充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电厂方面监护人员也因为正式工作已经完成,在没有确认所有施工人员完全撤离的情况下停止了监护工作。这种情况在现在我国的生产环境是很常见的,安全管理越来越严格,制度越来越完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做好安全措施,但是这种安全措施一般是因为制度要求。一旦遇到一些看似简单,短时间、小范围的作业时,常常掉以轻心,保着侥幸心理,而事故往往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其实也能看出,一方面是具有较高危险性的作业,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部门,大家都很重视,所以往往很危险的作业常常出现问题都较少,另一方面是较高危险性的作业管理往往比较严格,所以常常都是做了充足的安全措施才进行施工。在这种现状下,提升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只有在作业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无论进行任何作业,都自发的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真正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企业生产中,杜绝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并且设备、环境具有一定的容错率,利用合理的处罚制度惩罚违章行为而不是以惨痛的经济损失甚至生命为代价,才能真正实现各种意义上的安全。

总结:在企业生产中,我们不单单要培养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充分的事故应急预案,也要设备、材料出发,从根源上降低事故的可能性与危害性,真正建立‘本质’安全的企业。

参考文献

[1]何铁光 火电厂脱硫吸收塔失火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电力安全技术,20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