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分析

许毅、蒋蓓蕾、杨旭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于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主,所有患者均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之后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各项指标比较,治疗后的狭窄段管腔内径、峰值流速及透析血流量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效果比较,6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40例,占比66.67%;有效的有18例,占比30.00%;无效的有2例,占比3.33%;总有效率为96.67%(58/60)。结论: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予以干预,其效果显著。

关键词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动静脉内瘘狭窄;分析

动静脉内瘘(AVF)是一种用于透析治疗的重要血管通路,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常见。然而,AVF狭窄是AVF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透析治疗效果。AVF狭窄患者可能出现手臂或脚部肿胀、疼痛、发绀、血流减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透析治疗无法进行的情况,AVF狭窄的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壁增生、血栓形成、瘢痕组织形成、血管壁炎症等,常与血液流速、血压监测不当、手术操作不当等因素相关,故此,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很重要[1-2]。基于此,为了探究对动静脉内瘘狭窄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6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定的时间范围在2021年12月-2023年12月,纳入研究的临床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0例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患者,这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42-71岁,年龄均值为(58.83±1.25)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采用(超声机器:韩国三星RS80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操作。在手术操作中,患者采取仰卧位,患侧肢体进行常规消毒并铺巾,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后装入无菌薄膜套内,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无菌。在B超提示距狭窄部位5cm以上处作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进行内瘘穿刺,针尖指向狭窄部位,确保准确穿刺。引导丝经5F导管鞘缓慢通过狭窄段,将球囊送至狭窄段。在B超观察下逐步扩张球囊至完全充盈,并保持约30秒,通过B超观察狭窄段血管扩张情况,一般重复扩张2-3次,确保狭窄段得到有效扩张,术中B超观察扩张后血流情况,检查管腔有无残余狭窄,测量管腔内径及血流峰值流速,确保手术效果满意。术毕拔除导管鞘,局部压迫止血并予以加压包扎5-6小时,术后6小时进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1.3评价标准

1.3.1临床各项指标对比

狭窄段管腔内径、峰值流速及透析血流量。

1.3.2治疗效果对比

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各项指标分析,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临床各项指标(±s,分)

组别

例数

狭窄段管腔内径(mm)

峰值流速(m/s)

透析血流量(ml/min)

治疗前

60

1.12±0.25

583.21±61.55

157.42±26.52

治疗后

60

3.75±0.11

215.19±22.27

253.64±22.57

T值

-

74.586

43.551

21.402

P值

-

0.000

0.000

0.000

2.2治疗效果分析

6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40例,占比66.67%;有效的有18例,占比30.00%;无效的有2例,占比3.33%;总有效率为96.67%(58/60)。

3、讨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球囊扩张术可以准确地确定狭窄部位和程度,帮助医生精确地定位操作目标,避免误操作和损伤健康组织;B超引导下,医生可以实时监测手术过程中的血管情况和血流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意外情况,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3]。经皮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皮肤穿刺方式进行,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割组织的创伤,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和术后恢复时间;相比于传统手术方式,经皮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害,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手术压力和恢复负担;经皮球囊扩张术在B超引导下进行,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球囊扩张操作,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改善了AVF狭窄部位的血管通畅度[4]。B超引导下的经皮球囊扩张术能够准确地操作狭窄部位,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可能出现的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经皮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可重复进行的治疗方法,如果狭窄再次出现或者需要进一步扩张,可以再次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帮助患者维持AVF的通畅性

[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的狭窄段管腔内径、峰值流速及透析血流量均优于治疗前(P<0.05);6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6.67%(58/60)。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的经皮球囊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AVF通路功能,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姗姗,刘同强,方莉. B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分析[J]. 保健文汇,2021,22(22):61-62.

[2] 黄雯钰. 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1):124-126.

[3] 邢海南.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7):188-190.

[4] 梁英级,吴静,钟逢逍.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0):50-52.

[5] 徐永,谢娟.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