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车通信列控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效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2

基于车车通信列控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效率分析 

张平洋

中车智能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8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便捷。然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列车延误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和市民的正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进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文章在分析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成果可为延误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计划的优化及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效率;列控系统

引言

由于各大城市交通压力增加,政府不断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其运营可靠性也受到居民的高度重视。在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中,列车会受到线路、设备、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列车延误时而发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行车密度大、客流量大、站间距短等特点,列车一旦发生延误,将无法按照原始列车运行图运行,可能造成整条线路甚至整个系统的运行紊乱,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而,迫切需要分析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延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应对策略。

1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总的来说,轻轨、地铁、悬浮列车都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工具,其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是轻轨和地铁。轻轨是一种中距离的交通,而地铁是一种长距离的交通。目前,我国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发展水平。同时,一线和二线城市中有十分先进的轨道交通,比如,北京、上海等。随着线路的不断发展,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全面实现了网络化运营,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建设与发展,对提升发展水平有着关键的价值与作用。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水平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中,需要的资金比较多,通过资金的有效投入来购买材料,为员工发放工资等。这方面的投资通常由政府投资或者开发商补贴完成。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合理的资金投入是重要前提,而且怎样充分解决盈亏平衡也是促进其交通正常运转的主要内容。通过相应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可以正常运营轨道交通,这方面离不开政府主办和经营管理模式,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经营模式方面的问题,还是沿用以往的经营模式,未能与时俱进发展,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的创新。如此一来,就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列车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2.1设备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是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而导致列车延误的影响因素中设备故障占有一定比例。由设备因素导致列车延误的主要原因包括车辆、轨道、供电、信号等基础设备设施,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导致列车延误。对于设备故障而言,可分为直接设备故障和间接设备故障,直接设备故障是指故障直接发生在设备上,这类故障一般是由设备损坏造成的,如钢轨断裂、信号中断、接触网断电等;间接设备故障是指由于此类设备发生故障间接导致直接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发生此类设备故障的多数为软件系统。

2.2人为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列车发生延误的情况较为常见和频发。根据延误的原因,将人为因素分为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由内部因素导致列车延误主要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经验水平、现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等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较快,岗位需求巨大,重要岗位培训周期长,且流动性较大,因此会出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佳,操作不熟练,岗位与岗位间的配合程度较低,心理素质不达标等问题。如司机现场操作不当,或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导致列车在途时间延长;维修人员设备维修质量不过关,故障处置时间过长;站务人员发现故障反馈不及时,或故障排除不准确;调度指挥人员不熟悉现场工作,发布命令不规范,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不畅通,延长了事件处理时长。

3基于车车通信列控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效率分析

3.1强化组织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有很多设备故障问题暴露出来。基于此,要不断强化领导组织意识,不断完善和更新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指南中的具体内容,对保证其能实际应用到故障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落实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期间,始终要坚持“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逐层负责”的应急管理原则。在控制中心对设备故障处理方式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技术管理人员应与故障应急处理工程师协作研讨,编制出各项突发设备故障问题的处理指南。上级管理部门与下级处理部门间应协同工作,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层级的工作人员身上,形成多方配合工作应急处理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故障应急处理体系。

3.2人为因素应对策略

针对人为因素,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导致列车延误事件及乘客因素导致列车延误事件。针对内部因素,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如司机、维修、站务、调度等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操作技能,可有效减少列车延误的发生或波及的范围。对此,运营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规章体系,规范作业流程,用于指导一线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其不断进行修订更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炼成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管理,落实分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教育培训制度。对于培训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一些发生率较高的延误事件应该进行针对性实操培训,对于培训方式而言,应在保证培训效果的同时,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认可度;梳理专业接口,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设置的岗位众多,涉及了各类专业,如运营管理、车辆工程、机电设备、通信工程、供电技术等,因此各个岗位需要明确所需对接的专业及岗位,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责任意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市民出行利用率极高的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安全是各项工作的首要宗旨,因此,应要求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具体的工作人员,每个环节,避免出现推诿现象,将明确的责任意识贯穿于工作中的所有细节。对于外部因素来讲,可通过出台相关规定、宣传片、公众号发文、现场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积极向乘客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公民责任意识,使乘客规避不文明行为,做到提前候车、有序排队、不抢上抢下、不追逐打闹,做一位文明的市民。对于大客流而言,要加强客流组织工作,掌握客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采取一定的客流管理措施有利于减缓客流变化对列车延误的影响。

结束语

语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列车延误事件的发生不足为奇,尤其对于呈网络化运营的特大城市而言,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延误事件,对于列车延误的产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运营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探究了减缓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的应对策略,为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水平以及增强其在公共交通中的竞争力提供有效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峰博,徐瑞华,江志彬.满足客流需求的地铁列车延误协同调整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2):215-221.

[2]崔素萍.运行延误下城市交通轨道多站协同客流控制模型研究[J].科技通报,2019,35(2):201-204.

[3]徐瑞华,江志彬,邵伟中,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及其传播特点的仿真研究[J].铁道学报,2006(2):7-10.

[4]刘泓茗,刘皓玮,郑泽熙.基于时空协同优化的多目标城市轨道交通延误恢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3,45(1):109-114.

[5]余轩.考虑延误条件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