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建设对市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3

城市公园建设对市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金辉

浙江新中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绿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美城市以“增加绿量、提升品位”为主线,围绕“绿美、宜居、宜游、特色、美丽”等要求,融合了环保、美观、健康等多种元素,构建和优化城市绿化系统和山水空间立体格局,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影响力,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如何实现绿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园建设;市民生活质量;影响

引言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模式,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关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实施路径,从理念创新、规划布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出发,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1城市公园的建设对城市色彩的提升与和谐

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园作为绿色生态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宝贵的休闲空间,更在城市色彩的塑造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植被配置、水体布局和公共艺术装置,城市公园有效地丰富了城市的视觉层次,提升了整体的审美品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以某著名城市公园为例,该公园巧妙地融合了本地特色植物与外来观赏植物,形成了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春天里,樱花、郁金香竞相绽放,夏日中绿树成荫下的避暑纳凉,秋天里落叶如诗如画,冬日里白雪皑皑的松柏装点着寂静的大地,使得公园全年皆有景可赏,为城市的色彩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此外,公园内的湖泊、溪流等水体景观也起到了调和色彩的作用。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周围的绿地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而夜晚时分,灯光的巧妙运用又赋予了公园另一种韵味,暖黄的灯光洒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城市公园的建设通过优化城市色彩布局,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都市的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和谐,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让它们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城市向着更加绿色、宜居的方向前进。

2城市公园的空间规划对各年龄层次的功能要求的满足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共享的绿色空间,其空间规划对于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功能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公园空间规划能够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和设施,从而实现全龄友好的公园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公园应设置专门的儿童游乐区,配备安全的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沙坑等,让他们在玩耍中锻炼身体、培养协调能力。此外,儿童区周边还可以设置一些亲子互动设施,如小型攀岩墙、亲子瑜伽区等,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青少年则需要更多的运动空间和社交场所。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场地可以承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满足青少年的运动需求。同时,公园还可以设置一些户外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等,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交流、休息的场所。对于老年人来说,公园应提供安静、舒适的休闲空间。设置一些观景台、休闲长廊等设施,让他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聊天、欣赏风景。此外,公园还可以设置一些健康养生设施,如晨练区、太极场等,方便老年人进行晨练和养生活动。除了以上三个年龄段,城市公园还应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盲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设施,确保残疾人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公园的各项服务和设施。总之,城市公园的空间规划应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打造一个全龄友好、和谐共融的公园环境。

3好质量控制与监督

在当代的大规模公园建设项目中,维持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监督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基石,也是提升公众信任和满意度的关键。贯穿项目始终的全面质量管理策略需覆盖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最终验收的每一环节。为此,建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团队至关重要,他们负责制订、执行详尽的质量控制计划,并确保遵循国际及行业质量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引入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IoT)设备和人工智能(AI)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实时质量监测,成为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新趋势。这些技术可以自动化地监测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并及时警报偏差,从而实现对潜在问题的快速识别和解决。此外,加强对团队的质量意识培训和持续教育是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够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采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来促进知识共享和最佳实践的传播,可以进一步提升团队的质量管理能力。

4资金保障与投融资机制创新

资金是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确保资金的充足和有效使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政府资金的稳定投入。同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投资机会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政府投资等方式外,还可以探索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

5建设城市“绿道网”

积极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推行“绿道+”

模式,推动休息活动开放公共空间与城市大环境绿化相融入,休闲体验游玩与可视范围内视觉感知相统一。城市绿道要合理分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依山势顺水流连通城市各类公共空间和外围自然山水环境,保证绿道网的连通性、连续性、安全性,实现城市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健康生活环境。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绿道网要合理选线,与新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城市更新、城市道路改造、公园改扩建等相互结合,共同推进绿道空间建设。绿道建设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配备标识标牌、休憩游玩、环卫管理、智慧方便等便民设施,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建设经济适用、便于管养的节约型绿道。

6联动执法与科学规划相结合

一是赋予公园管理机构一定的法定权利。从法律法规层面间接赋予公园管理人员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仅次于行政处罚的权利,比如:增加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劝阻、制止、宣传、教育、警告权,对突出违法违规当事人移交执法部门进行查处的协助取证和留置权,造成公园财物损失的索赔权等。二是针对多元需求科学规划。以公园骑行为例,从确保骑行安全和减少干扰的角度,对于穿行需求较高且具备骑行条件的公园,应考虑避开主游览路线设置骑行道,并设置醒目明了的限速、分道标识和设施,在满足骑行需求的同时对其予以规范。不具备入园骑行条件的公园,应在公园外设置停车区。对于其他需求也可以通过分区、分时、分人、分功能以及制定规则的方式进行疏导和管理。三是在推行“执法进公园”模式基础上,建立“公园+社区+执法+N”工作机制,对于噪声治理等综合问题,通过信息共享、热点共商、重点共推,将公园日常管理、社区长效治理和定期执法有机衔接。

7公园建设对城市闲余空地的利用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如何高效利用城市的闲置空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公园建设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利用方式,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地激活城市的闲余空间,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交通枢纽是城市流动的核心节点,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在这些区域,因交通需求而产生的空闲地块可以被巧妙地转化为公园空间。例如,地铁站旁的空地可以建设小型的街心花园,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为过往的乘客提供了短暂休息的场所。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也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街角作为城市的微细胞,常常是社区活动的聚集地。在这些区域,可以通过设置座椅、绿化带和小型雕塑等元素,将街角转变为小型的公共艺术空间或休闲角落。这样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美观度,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高架桥下的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往往成为城市中的“死角”。然而,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这些空间可以被转化为具有特色的公园区域。例如,可以建设遮阳设施、设置运动器材,甚至举办市集活动,将高架桥下的空间变成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利用方式不仅减少了城市的无序感,还为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场所。裙楼顶的空中公园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空间利用方式。这些原本闲置的屋顶空间,经过改造后成为了城市中的“绿洲”。空中公园不仅提供了新的休闲空间,还能够吸收雨水,减轻地下排水系统的压力,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于已有的规划但未建设的临时空闲用地,可以采取租赁或临时占用的方式,进行临时性的公园建设。这样的措施可以在不影响长期规划实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市民提供临时的休闲空间。公园建设对城市闲余空地的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设计师、社区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将城市的空闲空间转变为有价值的公共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让公园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8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原则

在大规模的公园建设项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环保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以及遵循可持续设计原则。选择环保材料意味着采用那些对环境影响最小、可回收或来源可持续的材料,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降低未来的运维成本。此外,应用绿色技术,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效。遵循可持续设计原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这包括优化场地利用,保护现有自然景观,以及确保新建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水效率。设计团队需要深入研究和应用那些能够减少环境影响、提高舒适度并确保资源高效利用的设计策略和方法。通过这些努力,大规模公园建设项目不仅能够实现其功能和美学目标,还能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可持续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综合性能评估,在设计初期,使用建筑性能模拟软件进行能耗、日照、通风等多方面的模拟分析,确保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能优化。(2)采取节能设计,通过设计优化建筑的自然光照和通风,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和公园凉亭的窗户设计,可以最大化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能耗。(3)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现场的自然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如保护现场的原生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4)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阐明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长期经济效益,以此说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结语

探索美丽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实施路径,是一项既具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任务。通过优化规划布局,构建出空间与功能的和谐统一;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赋予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与形象,更为居民创造了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新育.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与管理[J].中国林业,2009(21):42.

[2]尹永权.“九大行动”打造“绿美会泽”[N].曲靖日报,2022-8-5(5).

[3]李琳.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及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2019(18):93,95.

[4]佟宇竞,陈翠兰.南沙建设生态文明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战略研究[J].广东经济,2023(5):27-30.

[5]施宇.打造“滇中水城”细绣绿美易门[N].玉溪日报,202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