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视域下居住权设立规则的完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2

《民法典》视域下居住权设立规则的完善

韩美玲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公证处

摘要

《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石,其对于居住权设立规则的完善,不仅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居住权的设立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居住权设立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民法典;居住权;对策

1引言

在当前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居住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规则的完善对于保障公民居住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居住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近年来因居住权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居住权设立规则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对居住权设立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和完善,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居住权纠纷问题,还能为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居住权设立规则的现状分析

2.1 居住权设立规则的法律基础

居住权设立规则的法律基础主要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民法典作为新时代我国民事法律的总章程,为居住权的设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其中,明确规定了居住权的定义、性质、设立条件及程序等核心要素,为居住权的合法设立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例如,民法典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居住权的法律地位,也为居住权的设立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路径。

2.2 居住权设立规则的实施情况

在民法典的框架下,居住权设立规则的实施情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根据近年来的司法实践数据,居住权设立案件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居住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具体实施中,居住权设立规则的法律效力得到了有效发挥,为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由于居住权设立规则的具体操作细则尚未完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此外,一些案例也反映出,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居住权设立规则存在的问题

3.1 居住权设立条件不明确

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居住权设立条件的不明确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设立条件,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居住权的设立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不仅影响了居住权设立的效率和公正性,也增加了法律纠纷的风险。据统计,近年来因居住权设立条件不明确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3.2 居住权设立程序繁琐

当前,居住权设立程序繁琐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居住权制度有效实施的一大瓶颈。在实际操作中,居住权的设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和证明,导致整个流程耗时耗力。据统计,目前居住权设立的平均耗时超过一个月,且需要多次往返于不同部门之间,给申请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位市民在申请居住权时,不仅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房产证明等基本材料,还需经过社区、街道、房产局等多个部门的审核和批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标准,申请人需要按照要求逐一完成。这种繁琐的程序不仅增加了申请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降低了居住权设立的效率。

3.3 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不足

当前,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不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不完善,导致居住权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居住权人的产权证明不全或缺失,导致他们在面临拆迁、改造等情况时,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一些居住权人在居住权设立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导致他们的居住权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可能面临被剥夺的风险。

4完善居住权设立规则的建议

4.1 明确居住权设立的条件与标准

在明确了居住权设立的基本条件和标准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居住权的实施与保护机制。首先,居住权的实施应当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一旦居住权在合法合同中得以确立,任何侵犯居住权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包括但不限于居住权人遭受的不当驱逐、居住空间被非法占用或破坏等情形。同时,居住权人也有权依法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其次,居住权的保护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制。在司法实践中,应加强对居住权案件的审理,确保居住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公正的保护。同时,还应加强居住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居住权的认识和尊重,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居住权的良好氛围。此外,居住权的实施与保护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例如,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应适当放宽居住权的设立条件,并提供更为完善的保护措施。同时,对于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或终止居住权的情况,也应制定明确的法律程序和标准,确保居住权的变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对居住权人生活的影响。

居住权的设立、实施与保护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在民法典的框架下,我们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机制,为居住权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我们还应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居住权的认识和尊重程度,共同推动居住权制度的健康发展。

4.2 简化居住权设立的程序与流程

在现行的法律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居住权的确立步骤往往复杂而冗长,它不仅涉及到繁杂的程序,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协作。这样的现状无疑增加了居住权确立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住权确立的效率。因此,对居住权确立的程序进行简化,提高其效率,成为了当前法律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简化居住权确立的程序和流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可以推广和应用电子化申请与审批流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居住权确立的申请、审批、公示等环节都可以实现线上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纸质文件的依赖,还能降低人工审核的工作量,从而大大提高办理居住权确立的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比如合并一些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所需的材料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缩短居住权确立的审批周期,提高其办理速度。

最后,我们还应当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资源整合平台,我们可以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重复劳动,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居住权确立的整体效率。

总的来说,简化居住权确立的程序和流程,不仅可以提高办理效率,降低成本,也是推动我国法律实践进步,提升法治效率的重要举措。

4.3 加强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

在加强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方面,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居住权人的具体权益内容。这包括但不限于居住权人对房屋的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处分权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不完善,居住权人的权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例如,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居住权纠纷案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些案件中,居住权人的权益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如被非法剥夺居住权、居住权受到不当限制等。

加强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从法律法规、市场监管、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和优化居住权保障制度,确保居住权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居住权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结论

经过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居住权设立规则完善的结论。首先,明确居住权设立的条件与标准是完善规则的关键所在。当前,居住权设立的条件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争议和纠纷。因此,建议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等方式,对居住权设立的条件进行明确界定,如明确居住权的主体范围、设立目的、权利内容等,以确保规则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其次,简化居住权设立的程序与流程也是必要的举措。当前,居住权设立的程序相对繁琐,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导致办理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因此,建议通过优化流程、减少环节、提高办理效率等方式,降低居住权设立的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后,加强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是完善规则的重要一环。当前,居住权设立后的权益保障存在不足,如居住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救济。因此,建议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纠纷解决机制等方式,加强对居住权人权益的保护,确保居住权设立规则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春霞. 完善婚后房产认定处理规则 兼顾各方权益[N]. 中国妇女报, 2024-04-29 (008).

[2]马培瑜. 民法典视域下习惯物权的困境和纾解 [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4, (02): 36-41.

[3]刘言. 回应热点 尚存争议[N]. 中国青年报, 2024-04-17 (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