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某电站“卜”型高压钢岔管体型优化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3

基于某电站“卜”型高压钢岔管体型优化设计研究

王虎林1 曹大为2 张国辉王永一关李海3   任天卫

(1.  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邮编830017    2.中国电建集团,邮编100024   3.国能电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邮编100010)

摘要:为了满足高压钢岔管在电站高泥沙工况下的运行条件,满足钢岔管部位受力要求,在发挥材料强度的同时,达到降低管壁厚度、减少泥沙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本文对水电站上“卜”形高压钢岔管的体型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中考虑到该岔管体型复杂,内水压力大及岔管布置处复杂的地基条件,在常规计算得出岔管体型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钢岔管体型进行了优化分析与设计通过对腰线转折角、岔管壁厚以及肋板宽度不断调整,最终确定推荐尺寸钢岔管。经对推荐尺寸钢岔管结构分析后发现,体型优化设计后钢岔管在满足设计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工程经济性,满足电站安全使用要求。

关键词:钢岔管;体型优化设计;结构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设计;ANSYS有限元模拟。

1 概述

某水电站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电站总装机容量160MW,电站单独调节时,多年平均发电量5.424亿kWh,年利用小时数3390h。

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由渠首、引水系统、岸边厂房、尾水建筑物等组成。渠首建筑物包括进水闸、引水明渠、泄洪冲沙闸、泄水明渠和侧堰,总长298.6m。引水系统长约15.8km(沿4#机),引用流量66.0m3/s,引水隧洞开挖洞径5.94m,调压室采用阻抗式调压室,发电厂房为岸边式厂房,装4台(2台单机70MW,2台单机10MW)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本工程压力管道采用钢板衬砌,全长905.19m,采用一管四机的布置形式,1#、2#支管长51.74m, 3#、4#支管长64.11m,共设有三个岔管根据机组布置和大小机流量关系,岔管采用一个“卜”型岔、两个“Y”型岔。主管地下埋管,壁厚12~40mm,支管明管,壁厚为24~30mm。1#钢岔管为“卜”型结构,考虑到该岔管存在各支管尺寸相差较大,流量分配极不均匀,岔管布置在深厚覆盖层等不利因素,故采用传统解析法确定岔管体型存在不足。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计算岔管应力,对1#岔管体形进行优化,研究分析各部位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确保优化后的岔管设计安全、经济。图1.1为“卜”型钢岔管照片:

C:\Users\wangyongyi\Documents\WXWork\1688856192438477\Cache\Image\2024-04\IMG_2327(1)(1).jpg

图1.1 某电站高压钢岔管现场实拍图

2 钢岔管体型优化设计

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采用线弹性模型,针对优化前方案进行正常运行工况下三维有限元计算,根据《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NB/T 35056-2015)的规定,正常运行工况下荷载由静水压力和水击压力组成内水压力,分项系数分别为1.01.1,经计算内水压力设计值为3.997MPa。岔管钢材拟采用07MnCrMoVR型调质钢板,钢材的力学性能参数见表2-1

表2-1 钢材力学性能参数

厚度(mm)

重度(N/mm3

弹性模量(N/mm2

泊松比

线膨胀系数(℃)

屈服强度σS(MPa)

抗拉强度σb(MPa)

抗拉、抗压、抗弯强度标准值

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明管fsk(MPa)

明管fsMPa)

16~50

7.85×10-5

2.06×105

0.30

1.2×10-5

490

610

410

370

在电站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体型优化设计,主要针对腰线转折角、岔管壁厚、肋板宽度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设计前后岔管各部位的应力及变形进行对比,确定推荐方案的岔管体型。优化设计钢岔管满足应力分布合理、变形均匀且较小、肋宽比合理等要求,同时降低管壁及肋板厚度。优化前钢岔管具体尺寸和体型图分别见表2-2、图2.1

表2-2 优化设计前钢岔管体型尺寸

注:计算壁厚=表中的壁厚-2mm(锈蚀厚度)。

(a)钢岔管剖面体型图

(b)钢岔管肋板体型图

图2.1 优化设计前钢岔管体型图

网格剖分全部采用ANSYS中四节点板壳单元, 月牙肋由于厚度较厚,为分析肋板Z向的应力情况,故采用45号八节点实体单元模拟。由于管径较大,将网格作较细的剖分,直管或锥管段沿圆周划分成80等份。岔管有限元模型计算网格见图2.2所示。

mx6

mx5

(a)管壳网格

(b)肋板网格

图2.2 钢岔管网格示意图

根据优化设计前方案正常工况下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整理各个特征点的环向应力、Mises应力及径向位移如表2-3所列。

2-3  优化设计前正常运行工况下特征点的应力(MPa)及位移

特征点

内表面

中面

外表面

径向位移

明管

环向

应力

Mises

应力值

抗力

限值

环向

应力

Mises

应力值

抗力

限值

环向

应力

Mises

应力值

抗力

限值

(mm)

O

118

128

305

72

64

259

27

44

305

3.1

A

248

240

305

246

218

259

245

211

305

-2.8

B

237

224

305

228

202

259

219

189

305

-3.3

C

238

227

305

229

203

259

220

190

305

-3.1

D

150

135

305

128

112

259

106

97

305

-1.4

E

120

111

305

119

105

259

119

117

305

-0.9

F

151

137

305

128

112

259

105

105

305

-0.5

G

167

150

305

125

110

259

83

78

305

-0.8

H

87

60

305

69

48

259

52

52

305

-0.7

I

159

166

305

188

166

259

216

189

305

2

J

127

129

305

167

149

259

207

179

305

2.5

K

205

187

305

191

173

259

177

158

305

-0.7

LB1

309

289

305

289

301

289

LB2

13

289

2

289

10

289

最大值

262

305

246

219

259

250

305

5.5

最大值

部位

肋板

A点

A点

A点

主岔顶部

整体膜应力区最大值

187

169

210

188

166

210

188

164

210

2.1 腰线转折角优化设计

根据优化设计前方案的计算结果可知:岔管主管侧管节的主要高应力区在钝角区腰线A、B、C点,这些点的应力显著高于管壳腰线上其它控制点。根据局部膜应力的计算结果可知,正常运行工况下该部位应力的不均匀度为8%,可见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岔管主管腰线一侧的局部应力分布较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A点的转折角度偏大引起的。虽然原方案在腰线转折角应力水平都在抗力限值以内,但从岔管结构优化分析的结果来看,各转折角的应力分布较不均匀,腰线转折角还有一定的优化设计空间。

在保持分岔角不变的情况下,对主管腰线转折角进行优化设计,岔管主管A、B两个转折角由原设计的12°、 8°调整为11°、 9°。根据优化后计算结果表明,岔管的应力及位移分布规律与原设计方案相同,但该部位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正常运行工况下该部位应力的不均匀度由8%降低为4.3%;且A点的局部膜应力由原先的246MPa降低为239MPa,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也相应的有所降低。因此可见,主管转折角的调整改善了结构受力条件。

2.2岔管壁厚优化设计

经过腰线转折角度优化后,岔管的膜应力区及局部应力区应力均小于抗力限值。可见岔管钢材的性能并没有弯曲发挥,岔管壁厚仍然存在优化空间,因此将岔管主管的壁厚由46mm优化为44mm,支管过渡锥由46mm优化为40mm再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优化设计后整体膜应力最大值由原先的188MPa增加至197MPa,局部膜应力最大值由原先的239MPa增加至252MPa,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最大值由原先的262MPa增加至287MPa,但仍小于各自的抗力限值。对岔管壁厚的调整在发挥材料强度的同时达到了降低管壁厚度、节省钢材、降低投资的目的。

2.3肋板宽度优化设计

经过岔管壁厚的调整后发现,在肋宽比为0.31时,肋板应力控制点LB1的Mises应力为317MPa,大于抗力限值289MPa,这就需要适当加大肋板的宽度,以满足LB1点小于抗力限制的要求。在保持岔管体形、肋板的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对肋板的宽度进行调整,使得肋宽比不断提高直至满足LB1Mises应力限制的要求。

经过将原设计方案的肋宽比0.31增加至0.347,控制点LB1的应力最大值由原先的317MPa降低为286MPa,小于抗力限值289MPa

3. 优化后钢岔管结构分析

3.1 钢岔管有限元结果

经过对岔管腰线转折角、壁厚以及肋板宽度的优化,确定某电站钢岔管的推荐尺寸,本节对推荐尺寸的钢岔管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材料的力学参数及模型建立情况与2.钢岔管体型优化中相同。图3.1为正常工况下钢岔管各部位受力云图,图3.2为各特征线应力曲线情况。

ls4

ls4

(a)正常运行工况内表面Mises应力云图(MPa)

(b)正常运行工况中面Mises应力云图(MPa)

ls4

ls4

(c)正常运行工况外表面Mises应力云图(MPa)

(d)正常运行工况合位移云图(m)

ls4

ls4

(e)正常运行工况肋板Mises云图(m)

(f)正常运行工况肋板位移云图(m)

图3.1 正常工况下钢岔管各部位受力云图

(a)AB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b)BC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c)CD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d)DC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e)FG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f)GH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g)HI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h)IJ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i)OC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j)OK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k)OH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图3.2 正常工况下特征线Mises应力曲线

3.2  钢岔管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对推荐尺寸的钢岔管在正常运行工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可知:

(1)正常运行工况下所有特征点的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均小于钢材的抗力限值,整个岔管Mises应力最大值、环向应力最大值均小于钢材的抗力限值305MPa,有安全裕度;局部膜应力环向应力、Mises应力均小于抗力限值259MPa,有安全裕度;整体膜应力小于抗力限值210MPa,有安全裕度。

2)由于岔管结构不对称,故肋板承受一定的侧向弯曲作用且沿肋板厚度方向应力不完全相同,肋板腰部内缘应力高于肋板其他部位,但均小于抗力限值289MPa;除此之外,由于该岔管为非对称结构,其应力分布也呈现不对称性,岔管主管各管节由于管径大于支管各管节,其应力总体上高于支管部分;支管1的管径又大于支管2的管径,其应力总体上高于支管2部分。岔管应力分布复杂的部位在岔管的肋旁管壳一线以及主、支锥相贯线。

3)由于结构不对称,岔管裆部承受两侧支管的不平衡力,但该处应力值较低,不是岔管设计的应力控制部位。岔管主管腰线的应力显著高于管壳腰线,正常运行工况下,岔管主管腰线一侧的局部应力分布均匀,不均匀度最大为3.8%。岔管1支管侧各管节在正常运行工况状态下的应力值不高,正常运行工况该部位应力的不均匀度最大为4.6%,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且应力值较小。岔管2支管侧各管节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应力值较低,均小于200MPa,支管2腰线的局部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且应力水平低,不均匀度最大为8.7%。

(4)腰线转折角呈现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对比内、中、外表面的应力特征线,一般特征线内表面最大,中面次之、外表面较小;在主、支管相贯线OC、OK以及OH的应力较为复杂,在靠近岔管顶部的应力较大。正常运行工况下岔管顶点变位与腰线变位不均匀程度较大,除I、J两点以外其他腰线部位的径向位移均为负值,顶部节点的径向位移都为正值。最大的径向位移发生在主管的顶部,其值为5.4mm。

4.结论与展望

(1)经过体型优化设计,在正常工况下推荐尺寸钢岔管的力学性能以及经济性明显提升,岔管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等力学指标均小于钢材的抗力限制,满足结构安全设计要求。

(2)岔管主管各管节尺寸大于支管各管节,因此主管应力明显大于支管,且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岔管肋旁管壳一线以及主、支锥相贯线。

(3)相比较岔管主管,支管1、2各点应力指标明显小于主管,整体应力水平较低且分布更加均匀。两支管裆部虽承受来着不同支管的不平衡力,但裆部应力值较低,不属于岔管设计控制部位。

(4)岔管属于非对称结构,肋板承受侧向弯曲作用,肋板腰部内缘应力高于肋板其他部位。在正常工况下,肋板LB1点的局部膜应力为286MPa,仅小于抗力限制3MPa,在后续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肋板处的安全监测。

(5)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方法对非对称卜型岔管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优化岔管体型,改善岔管受力条件,优化壁厚,节约钢材用量,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段。本文钢岔管所属电站已投入运行发电多年,经放空维修钢岔管结构安全稳定、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潘崇仁.新疆某电站卜型钢岔管三维有限元优化分析 [J].广西水利水电,2017,(2).

[2]陈刚.新疆JBK水电站岔管有限元分析计算 [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6).

[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NB/T 35056-2015)[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